文档介绍:教师多角色作用――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一、杜威与《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杜威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年)是美国现代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与教育家。他于1896年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这所学校是他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实验室。实际上,实验学校就是杜威教育思想实际应用,通过教育实践为写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积累了丰富实际材料。他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口号,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把学生从教师束缚下解放出来。杜威主张新“三中心”――儿童中心、课堂活动中心与个人直接经验中心。这个提法在20世纪初是巨大进步,即使现在仍意义深远。杜威于1919年5月至1921年曾来中国讲学,足迹遍及十一省,宣传他实用主义哲学与教育学。杜威一生始终不渝地关注教育与民主主义关系,他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教育与民主主义关系,并不只是杜威个人所关心,也不是一个与其他无关孤立问题,许多不同领域思想家与学者已经把这个问题列为他们在社会及教育方面进行剖析主要课题。(二)《民主主义与教育》概述 。这时美国面临着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革命新阶段,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因此,要求研究与剖析新教育以适应工业革命需要以及解决社会政治生活各种问题,这是时代需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这种要求。所以,该书既有消极、应该批判东西,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第十四章中提到:“教师仅有学问是不够。事实上,除非教师习惯态度关心教材与学生本人经验互相影响,否则,教师学问或他所熟练掌握教材,孤立地看,它某些特点反而有碍有效教学。”教学问题在于使学生经验不断地向着专家已知东西前进,所以教师既需懂得教材,还需懂得学生特有需要与能力。从教师施教方面来说,杜威要求“教师直接从事教授时候,对于教材,要完全精熟,运用自如;这个时候,教师注意力要集中于学生态度与反应,了解学生与教材有何相互影响,这是教师事情”。为了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特别注意教材对于学生需要与能力,符合他们智力发展水平。其次,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政策。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指导。再次,杜威认为,要让儿童自由地选择感兴趣作业,自由地开展“活动”,并从“活动”中获得知识。所以,他反对教师按照他“命令”去做办法,认为这种教育是“盲从”,因而是不会达到教育目。正因为如此,在教育改革中,他认为应该让儿童自由成长与自然发展。因为,儿童顺从成人与教师“命令”而做事与学习,是受外部力量压制而为,他们没有兴趣,像做“苦工”一样,这样他们所进行“活动”就不会有良好结果。杜威倡导实用主义教学论有它不足,它将儿童经验强调到高于一切程度,完全否定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但同时相对于传统教学论它是不小进步,它批判了传统教学论形式主义、机械主义,同时强调学生活动与启发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不仅仅能作为知识传授者,还可以作为活动参与者,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课堂民主化学生中心是利于教学,教师还可作为协助者。这在教育史上是首次重新定位教师,教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