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数学“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认识与实践.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数学“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认识与实践.doc

上传人:PAN 2020/7/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数学“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认识与实践.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数学“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认识与实践一、对先行组织者理解先行组织者(anizer)简称组织者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来一个心理学术语。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与防止干扰最有效策略,是利用相关包摄性较广、最清晰与最稳定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有利于确立有意义学****心向,因此被称为先行组织者①。根据他解释,先行组织者是学生在学****任务开始之前教师提供给学生引导性材料,这种材料要比学****任务本身有较高抽象、概括与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与新学****任务相关联。它可以是一个概念或是概念间相互联系,但不管组织者形式如何,其基本目是为学生学****新任务提供观念上支撑点。也就是说,通过呈现“组织者”给学生已知东西与需要知道东西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他们能更有效地学****新材料。二、数学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特点根据奥苏贝尔理论“先行组织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前”,即其呈现在新材料之前;“紧”,即把新旧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高”,即其概括水平要高于新材料;“精”,即语言精炼;“易”,即其通俗易懂,是学生熟悉,乐于接受内容;“立”,即利于突破难点,解决问题构建新知识框架。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有着较大应用,近几年来一些数学选择题、阅读题、竞赛等题型中经常可以发现先行组织者应用:给学生一些信息,要求他们结合原有知识与新材料解题,在这些题中先行组织者通常是一些基本概念、命题、公理、定理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解决处理问题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三、数学教学中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剖析(一)根据不同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先行组织者通常可以分为两类:类属陈述性先行组织者是介绍给学生一种他们不熟悉、比新知识有更大包容性、概括性材料,学生可利用这个材料作为框架来内化较具体新知识。比较性先行组织者是把学生比较熟悉材料介绍给他们,以帮助学生把新概念与原理与以前学过概念与原理结合在一起。如把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定义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比,这时把比例性质作为一个比较先行组织者,就可运用比例性质把熟悉代数概念与原理与不熟悉三角函数概念与原理结合起来。由于在数学学****中学生对学****内容完全陌生情况非常少见,学生对新学****内容往往感到陌生而又熟悉,有着非常强连贯性,比较性组织者可以提高新旧知识可辨别性作用,从而将概括性观念渗入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利于正式材料学****如: 例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别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一直角边与斜边对应相等(C)两个锐角对应相等(D)斜边与一锐角相等在这例中以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与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判定定理作为比较性上位组织者。通过比较内化从而解决问题。例2、设2x2-(4m+1)x+2m2-1=0为实系数方程,求解: (1)m为何值时,方程有两个相同实数根? (2)设x1与x2是方程两实根,当m为何值时,x12+x22有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或最小值。在解决问题(2)过程中,可以有两种不同抽象概括水平。水平一:把(2)看作是韦达定理应用。水平二:把(2)看成是函数最值问题,为了求函数最值,必须把它表示成单变量函数关系式,这里有两个变量x1与x2,为了表示成单变量,必须考察x1、x2与m之间关系,这就用到了韦达定理。通过最值与韦达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