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艺术教育的理性走向 厦门市教育局 任勇renyong@.ppt

格式:ppt   大小:37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艺术教育的理性走向 厦门市教育局 任勇renyong@.ppt

上传人:cjl201702 2020/7/4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艺术教育的理性走向 厦门市教育局 任勇renyong@.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不通一艺莫谈艺”。我真的不通一艺,对艺术教育,也几乎没有什么研究。只好站在门外,就我所了解的艺术教育的现状,对艺术教育的走向问题,作些理性思考。1、从“重技轻艺”走向“技艺并重”艺术教育不是一种单纯教授艺术的知识和技能的技术教育,而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艺术和人文素质的人文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和人性。艺术教育不是不要培养艺术家,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人潜在的艺术能力,为他们将来成为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奠定基础。我以为,太注重艺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艺术的文化内涵熏陶的人,其“技”也长不了太久。没有“艺”的“技”是苍白的“技”,没有“技”的“艺”是空洞的“艺”。2、从“教为主体”走向“学为主体”传统的艺术教育,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欣赏艺术,加之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艺术课的兴趣并不高,教学目的也就难以达到。其实,艺术课应该更有条件引发学生兴趣的。艺术教育走向“学为主体”也许是“激趣”的有效途径之一。有的学校创立了“三转变、六激励”的课堂教学原则,即以“教师为主角”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角”;以“学生听、看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动手动脑为主”;以学生“学会”转变为以学生“会学”;以“激励质疑、激励争辩、激励联想、激励寻异、激励求真、激励创新”,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策略。3、从“畸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报摘:一位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很清楚地记得:一次在一个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辅导班上,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常见的“π”,没想到有学生举手,老师,这个板凳是什么意思。下课后数学老师对这位同学说,以后不要再开玩笑。学生很认真地说:“我没有开玩笑,我从初一开始学舞蹈,一直学到高三,基本没上过文化课。”读完上述报道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这是个案,但“艺考生”文化素质之低,是不争的事实。这是我们追求的艺术教育吗?走向畸形发展的艺术教育,摧残的不仅仅是艺术,而是教育,而是孩子。没有“文化”的“艺术人才”,其“才”是有限的。只有“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其“才”方为“实学”之真才。艺术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培养会艺术的全面发展的人。4、从“局部视野”走向“多元视野”我们的艺术教育首先要立足于本民族,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纵观世界各国的艺术教育,都是建立在立足于本民族艺术文化基础上的。但仅有民族的,是很不够的,也是狭隘的。艺术教育不能局限在本民族这个范围内,而要把视野放的更开放一些。课程改革中强调的“资源共享”,就是要开发和利用世界各民族的优秀的艺术文化。我认为,艺术教育要在基于充分保护本民族的艺术文化的同时,广泛地吸收世界各民族一切优秀的艺术文化,开阔艺术教育视野,丰富艺术教育内涵。5、从“特色培育”走向“全员脱盲”由于种种原因,包括众多的艺术比赛和艺术展演,让艺术教育无意中步入更加关注“特色培育”之路。在许多时候,“特色培育”的水平有取代“艺术教育”水平之势。我以为,“特色培育”应该建立在“全员脱盲”基础上,“特色培育”应更多地在艺术社团或课外活动中进行。“特色培育”可以推动和提高整个艺术教育的水平,也可以保护和培养艺术特长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但追求“特色培育”不应成为培养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更不能成为唯一目标。学校在艺术比赛或艺术展演获奖,可以体现学校艺术教育的水平,可以展示学校艺术形象。但艺术教育应当回归本源,艺术教育的本源之一,就是让更多的人体验艺术的意蕴,让艺术属于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拥有艺术的世界是多么的灿烂美好!6、从“刺激感官”走向“融入心灵”超级女声这类选秀节目的异常火爆与青歌赛门庭冷落的局面,令我们尴尬和迷惑。虽说艺术要“雅俗共赏”,只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才能得到普及和推广。但现实的情况是“俗”的那部分过于泛滥了,“俗”到“俗不可耐”了,而“雅”的那部分听众甚少,赏者也不多。在大众艺术传媒的一些负面影响下,艺术教育工作者该怎么应对?有位专家认为:“音乐有两种,一种是奔人的感官而去的,另一种是奔人的灵魂而去的。显然经典音乐属于后者,而‘超女’属于前者。”我以为,我们的艺术教育,要尽可能让“俗”的艺术,“俗”得得体;要尽可能让“雅”的艺术,“雅”得引人。让更多的人走出“不善于识别真正的美而满足于浅薄的表面的漂亮”的误区,真正走向“融入心灵”的高雅艺术。7、从“艺术之内”走向“艺术之外”艺术教育工作者往往扑下身子抓艺术教育和教育艺术,这是敬业的表现,但也是有局限性的。艺术教育工作者,眼界,多在教育中;目光,多在校园里;视角,多在基础教育方面。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艺术教育课程而言,就有国本的、地本的、校本的,家长的,社区的,校际的,高校的,研究机构的,社会团体的,主管部门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