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引言教学设计又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作为教育技术领域一门独立学科。目前,在中外不仅是教育教学研究热门课题,也是教学应用重要内容。教学设计既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教学技术。搞好教学设计,有利于数学工作科学化,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有利于科学思维提高与师资队伍建设。 2、教学设计概念所谓教学设计是指依据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剖析,提出解决问题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决策过程。 3、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有效性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有效性,需要解决好教学对象剖析、学习内容剖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问题。 ,目是了解学习者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能力与学习风格,为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学习目标编写、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选择与运用等提供依据。学习者特性剖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起点能力剖析、一般特点剖析与认知风格剖析。起点能力剖析是指学习者对从事特定学科内容或任务学习,已经具备有关知识与技能基础,以及对有关学、态度。这类剖析与所学内容直接有关。一般特点剖析是指对学习者从事该学习产生影响心理与社会特点,包括年龄、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认知风格剖析指对学习者感知学习环境、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在感情上做出反应等方面起决定作用所有心理特征。 ,是对教学目标规定期望水平以及如何将学所需要各项知识内容详细剖析过程。剖析教学内容目是确定学习内容范围与深度,这与教育者“教什么”、学习者“学什么”有关;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安排奠定基础,这与“如何教”有关。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内容内在联系;学习内容中基点(重点、难点与关键点)。具体到信息技术课程,从易于理解与操作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信息素养分解为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大部分。信息素养六大部分实质上反映就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结果,信息素养上述分解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提供指导。 (或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总目标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具体预期教学结果与标准,是教学活动出发点与归宿。制订教学目标目是指导教师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促进课堂行为与交流;有利于评价与测试。按布鲁姆等人研究,教育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与动作技能目标三类。我国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对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述三个层面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综合提升与协调发展。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总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而小目标实现,则通过一个个容易实现小任务来完成。设计教学任务时,认知目标一般有了解、理解、掌握等三个层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