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0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qpkhvg379 2016/9/16 文件大小:1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摘要】本文主要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选题背景的介绍,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设计;最终提出讲授法和任务驱动法等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教学;信息技术【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279-02引言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技术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本质上改变了社会生产力和产业结构。也预示着人类社会正在步人知识型和信息型社会。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军队和经济机构的发展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技术在国家发展各方面的利用面积,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以及军事力量的对比。重视劳动力信息技术方面素质的培养,就能够使国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占有有利的地位。因此,各国都把推广信息技术的发展放到了优先发展的地位,而信息技术发展的源头,正是对教育的发展,对中学学生的培养。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此次基础教育课程对高中阶段的课程做了较大的修改,主要分为人文与历史、语言与文学、体育与健康、科学、技术、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八个领域。其中技术领域主要包括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两个项目。所有的课程都是采用成绩和学习历程的综合考量。高中生需要修够144个学分才能够获取高中毕业资格,这144个学分中,有116分为必修学分,其余的都是选修学分,其中每一个学分都对应18个课时的学习。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分比重有所上升,占到了四个学分,高中生需要拿到四个学分才能获取毕业资格。如果一些同学对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希望打下更扎实的工科和理科基础,可以利用选修学分来继续学习信息技术的课程。不论是从学分比重的加大,还是把信息技术这门课独立出来,都标志着新课程改革对与信息技术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得到了认可。信息课程的设立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培养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调查问题,质疑研究的能力。大力的推进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一般来说,在制定课程标准的专业人员和实施新课程的教师之间往往会出现理念与实践对话的隔膜以及新课程传递过程中的信息衰减,解决这种隔膜和衰减的途径之一是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但真正有效的教学设计会对教师提出多方面的综合要求。(一)研读课标和教材国家对课程制定的标准是一切教学行为改革的基础和指导纲领。是衡量教学成败的准则。因此,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要首先对课程标准中相关章节的具体要求和建议内容做到认真深刻地理解。虽然说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这些教材都是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和优秀老师的智慧和心血,因此在开发新课程之前,所以,在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之前,充分的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