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塔吊附墙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42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塔吊附墙方案.doc

上传人:sanshenglu2 2020/7/4 文件大小:1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塔吊附墙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附着设置 1四、附着计算 7五、附墙安装程序 8六、塔吊附墙、安全技术要点及安全措施 8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1.《结构施工图》2.《建筑施工图》3.《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6.《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7.《建筑施工手册》等三、、四套内撑杆和三根附着撑杆组成,四套框梁由24套M20高强()螺栓、螺母、垫圈紧固成附着框架(预紧力矩为370N·m)。附着框架上的两个顶点处有三根附着撑杆与之铰接,三根撑杆的端部与建筑物附着处的预埋件焊接,本工程三根撑杆选取的是两个16a号槽钢组合。三根撑杆应保持在同一水平内,通过调节螺栓可以推动内撑杆顶紧塔身四根主弦。-(),附着高度为附着点到塔吊基础顶面的垂直距离。塔吊总计算高度为120m,共43个标准节。塔吊附着道数共为六道,附着点分别在第5F、10F、15F、20F、25F、30F。塔吊附着的具体位置见下表:≤≤≤≤≤≤,用150mm×60mm×10mm钢板每隔500mm用E43型焊条焊接成封闭型,附墙杆两端分别焊接在剪力墙和铰接在附着框架上。、附着计算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支座计算、附着杆计算、附墙剪力墙墙体计算。塔吊参数:最大倾覆力:1552kN·m塔吊计算高度:120m最大扭矩:·m塔身宽度:,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ωk=ω0×μz×μs×βz=×××=;其中ω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ω0=;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μz=;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μs=;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Wk×B×Ks=××=;其中Wk──风荷载水平压力,Wk=;B──塔吊作用宽度,B=;K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s=;实际取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m;弯矩图变形图剪力图计算结果:Nw=;: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ΣFx=0T1cosα1-T2cosα2-T3cosα3=-NwcosθΣFy=0T1sinα1+T2sinα2+T3sinα3=-NwsinθΣM0=0T1[(b1+c/2)cosα1-(α1+c/2)sinα1]+T2[-(b1+c/2)cosα2+(α2-α1-c/2)sinα2]+T3[-(b1+c/2)cosα3+(α2-α1-c/2)sinα3]=Mw其中:α1=arctan[b1/a1]α2=arctan[b1/(a2-a1)]α3=arctan[b1/(a2-a1-c)]ɑ1===: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