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基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通货膨胀预测实证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通货膨胀预测实证研究.doc

上传人:小雄 2020/7/9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通货膨胀预测实证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通货膨胀预测实证研究一、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面临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于中央银行不能很好的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具有内生性,并不是完全外生的,中央银行只能控制基础货币,而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另外一个因素一一货币乘数具有内生性,它受公众持有的现金比率和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结果,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失效,引起了我国物价水平的周期性波动。同时,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却采用了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从结果上来看,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从2007年初开始,央行连续10次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上10月23日开始面向各类金融机构推出的特种存款,央行“锁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金在2万亿元以上。另外,央行票据全年净发行当超过万亿元之上。不仅如此,截至2007年12月中,央行一年内连续6次提高了存贷款利率,使得银行利率几乎翻了一番。但是,货币政策的效果却不明显,%,%,2008年1月至5月CPI平均达到了8%以上,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此,笔者认为我国需要寻求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使货币政策充分发挥效力。根据我国具体国情,适合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通货膨胀率,它直接关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中央银行制定并公布宣布要达到的目标通货膨胀率,灵活的运用各种政策手段以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即以确定的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如果预测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目标,则采取紧缩政策,把可能高于目标的通货膨胀降至目标区间内;反之,则采取扩张政策。据此,有效的通货膨胀预测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值与目标值的比较,以此来采取相机的政策把通货膨胀稳定在目标区间。二、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近十五年间的CPI指数变动规律的观察,从影响我国通货膨胀走势的众多因素中提取:GDP、居民消费水平、职工工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M0和外汇储备增长率八个与CPI变化关系较为明显的因素运用回归分析,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并对有效预测通货膨胀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利用eviews对拟采用的8个影响因素针对CPI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别设为S1-S8,CPI定义为S9。首先,考虑到多元分析的自变量较多,可能会产生多重共线性的情况,对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S1和S3、S5,S4和S5、S8均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线性回归时会出现多重共线性。接着,对所有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虽然解释度较高(),F值也非常显著(相应的P=),但是部分系数如S2、S5等不够显著,D-W=,正如以上分析,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最后,我们去掉相应的不显著变量(可能是一些无关的因素或者是多重共线的变量),考虑到某些价格数据如M0等可能历史数据对本期有影响,还有考虑到CPI本身可能出现的自相关性,经过反复的试探,得出下面的回归:经过修正,可以看出,各系数t值都非常的显著,对应的P值也足够的小,,模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