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特长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15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特长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技术.doc

上传人:scuzhrouh 2020/7/11 文件大小:1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特长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技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特长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技术作者中铁津桥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关景升【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际,对特长隧道的洞内导线的布设方案、观测方法、及精度检核等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和讨论,并结合了作者本人的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关键词:特长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多边形闭合环在铁路快速发展的今天,修建十公里以上特长型铁路隧道的技术已日渐成熟。一座特长型隧道在施工期间,一般由多个工作面组成,如何保证不同的工作面在相向开挖掘进过程中合理的贯通,是洞内平控制测量技术的重点工作,现代化的测量仪器标称精度较高,但隧道施工期间洞内空间狭小,光线昏暗等不利因素,时刻影响着测量精度,所以必须研究一套科学、合理的特长型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才能保证隧道不同工作面间的合理贯通,保证各贯通误差各项指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摆在工程测量专业人员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根据长期以来隧道控制测量方面经验,结合某隧道的实际测量情况,对隧道的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并在其它项目中得到广泛推广。现将此方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1工程概况:新建贵(贵阳)广(广州)铁路两安隧道位于广西省贺州市钟山县境内,起讫里程DK526+711~DK539+379,长度12668m,属特长型隧道。全隧道共设四个工区,进口、出口及两座斜井,于线路前进方向右侧DK529+300处设置一号斜井,与线路中线前进方向交角为107°,﹪,平长1508m;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DK536+300处设置二号斜井,与线路中线前进方向交角为36°30′00″,%,平长1353m,相向施工。,地面控制点只能以导方式从隧道洞口处的高精度GPS控制点引入洞内。一般采用单导线形式引入()、两条边,从一条边测量开始,到别一条边结束,中间经过的未知点坐标均可计算出来。,除非采用闭合测量图形的方法,也就是从已知点出发,测量至洞内常子面后再测量出去,闭合到出发的基线边上,但这样测量相当于把测量路线加长了,隧道洞内掌子面的点距洞口(或斜井口)距离最远,所以它的误差最大。相对于单导线,由于多边形导线网具有多余观测条件多、图形强度好的特点,因此在本次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两安隧道洞内平面控制导线采用多边形导线网构网方法,按边角连接方式构网,形成由多个四边形或多边形组成的带状网()。:洞口布设一对点,两点间距离可远可近,20公分到2米均可,、D2点,进洞每隔300到500米在隧道(或辅助坑道)内布设一对控制点,其中一个为主导线,另一个为副导点。、D4点。观测过程中,全站仪分别安置于主导线和副导点对相邻的主导线和副导点进行测边和测角,形成多个闭合环,逐渐延伸至掌子面,在隧道进、出口(辅助坑道出口)地面处,起测闭合于CPI或CPII控制点上。在多边形导线网中,主导点的作用是为为隧道内控制点加密及中线放样提供坐标基准;而副导点的作用是增加图形多余观测条件、提高图形强度以及保证以后洞内导线复测时,其网形和本次测量的网形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