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优化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造力.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优化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造力.doc

上传人:策划大师 2011/11/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优化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造力.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摘要] 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学会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培养创造力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从优化实验教学,创设科学情境,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自然的环境与条件,激发兴趣,使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学****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关键词] 优化实验创造力
列宁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的途径。”这也正如教育心理学所指出:初中生的学****是从对知识的客体进行感知开始,逐渐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因此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有赖于向他们提供有关知识客体的具体感性材料,而实验教学的最大优点和特点,即是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相关知识客体的真实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这些具体实在的感性材料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刺激大脑皮层,形成学****的动机与兴趣,从而逐步发展学生更成熟的科学素养,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等)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因而,我们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具有个体意义的知识与技能,获得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应有作用?即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以供探讨。
一、开展生动有趣实验,以激活“水源”。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心深处的思维,逐渐由好奇心转化为探究科学的持久兴趣,这对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教学的“主角”,以满腔的热情和主动与教师一起完成实验。如在大气压的教学中,我在新课导入前设计一个“吹不掉的乒乓球”的实验,把漏斗的敞口朝下,嘴含着漏斗,将乒乓球放进漏斗的大口,用手托住,使劲用嘴向漏斗里吹气,同时将托着乒乓球的手松开,结果乒乓球在漏斗敞口附近跳动着,始终没有落下来,整个课堂五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在“乒乓球”上,气氛十分活跃,分组探讨效率较高,并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又如在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教学中,我和课代表一起表演小“魔术”:先准备一大烧杯水、一大烧杯食盐水、一只生鸡蛋、一个能装大烧杯的纸箱和一块黑布。我先将生鸡蛋缓缓放入水中,它马上沉入杯底,接着我向学生说我要使它在原来地方
“站”起来,然后我假装在班上挑选一位学生中可信度较高的学生(课代表)来“监督”。其实我预先吩咐他进行“调虎离山”,在纸箱中换入了食盐水,结果鸡蛋“站”起来了,下面学生都傻眼了。这时让课代表代言实验的安排,再由全体学生分析原因,进行归纳,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大胆质疑,不要为假相所蒙蔽的探索精神。
二、开展实验中的自我发现,以培养创新思维。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有共同之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学****就是依靠发现”,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题目一样,亲自去发现问题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
例如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这一节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现象和数据,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