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咏春拳小念头图解..doc

格式:doc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咏春拳小念头图解..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咏春拳小念头图解..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咏春拳小念头图解小念头, 咏春拳基础拳套。可以说没有小念头就没有咏春拳, 因为在咏春拳的后两套拳(寻桥,标指),包括一套木人桩法均是在小念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以看到,在小念头里的手法基本上包含了咏春拳的所有技击手法,而后面的套路则是对基础手法的组合。咏春拳概述编辑咏春拳, 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其起源有 3 种说法: 一说是福建永春县严三娘创造, 一说是由少林寺和尚至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 另一说是满清入关时剿灭少林, 少林高僧五枚师太逃至福建,将这套少林嫡传拳法授予严永春。该拳内容主要包括徒手套路小稔头、寻桥和标指, 以及木人桩法一套, 难度和攻击力逐渐增强。另有器械流传, 即六点半棍法和八斩刀。身型要求护裆, 沉肩, 落膊, 抱拳, 护胸。主要手型有凤眼拳、柳叶掌等。主要手法有摊手、伏手、搒手、爆排掌、沉桥、黏打。主要步法有三字马、追马等。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迫和紧打,动作敏捷,快速,连消带打,攻图片二守兼备。图片一 2概况编辑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 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此拳初传于福建咏春县, 为该县严三娘所创, 以地名为拳名, 故名“咏春拳”, 亦有以严氏名咏春, 称之为“咏春拳”者。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 3 套拳及木人桩。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 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二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 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阳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凭借手桥肌肤灵敏的感觉, 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曾跟随叶问系统地学****过咏春拳,可以说,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叶问的十大弟子分别是张学健、何金铬、招允、卢文锦、黄淳梁、王乔、伦佳、梁挺、李小龙、徐尚田。现分布于世界各地。图片四图片三咏春拳拳谱预备式双脚靠合立正,两手垂於两腿侧,眼向前望,舌抵上腭. 立正抱拳依循上式,两手从双腿侧提起至胸侧,两手握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双臂稍微用力向後拉。正身二字拑羊马依循上式,两膝微曲,双脚掌向左右分开(以 45 度先分开两脚尖,後分开两脚跟,脚掌贴著地面,不可离地) ,挺胸收腹,收起臀部,臀部不可向後突出。下交叉耕手依循上式,双拳变掌向前交叉下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背向上,掌心向上交叉摊手依循上式,上臂不动,曲肘将两前臂提起,并保持交叉之势,左手在内,右手在外, 掌背向外,而掌心向内。收拳依循上式,双掌握拳,一起收回胸侧,两臂微用力向後拉,拳心向上,拳背向下。左日字冲拳依循上式,将左拳移至胸部中线,尾指向下,拳头与胸口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向前直线冲出, 至手臂伸尽时, 左拳摊开向前穿, 掌心向天, 左掌以手腕为轴心, 作一内圈手後握拳,将左拳收回胸侧。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左摊手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掌心向天,放松手腕,贴著胸侧,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线向前伸出,伸至肘部与胸口距离一个拳头位时稍停,左掌以腕为轴作一内圈手成护手( 指尖向天, 掌心向右) ,将左护手以肘底力慢慢回收於胸前( 护手与胸口须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左三伏手依循上式,放松左护手手腕成伏手,手背向外,掌指向右,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线向前推出, 至肘部与胸口距离一个拳头位时稍停, 左伏手以腕为轴作一内圈手成护手, 将左护手以肘底力慢慢回收於胸前。上述动作做三次。左横掌依循上式,将胸前左护手横推向右与肩齐,再收回胸前左正掌依循上式,左掌依中线向前推出, 标指、圈手、收拳依循上式, 左掌手指向前直标成标指手, 掌心向天, 再以手腕为轴作一内圈手後握拳, 将左拳收回左胸侧。重覆 9─ 13 所有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是用右手来练****正身左按掌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沿身侧下按,掌心向地。正身右按掌依循上式,右拳变掌沿身侧下按,掌心向地。正身前双按掌依循上式,将双手提起至身前腹部,掌心斜向地,双掌往前斜向下撑,掌心斜向地。正身双拦手依循上式, 双掌向内回收( 使上臂和前臂屈曲成 90 度角), 左手在上, 右手在下, 掌心向地,左掌在右肘上,右掌置於左肘下。左右分掌依循上式,双掌向左右同时打横分开,掌心向地。分开後两臂与身体成一直线,双掌随即向内回收成双拦手,右掌置於左肘上,左掌停於右肘下,掌心向地。正身双抌手依循上式,双掌由上往下切,掌心互对,双手置於胸部中线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