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化学教育实习教改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化学教育实习教改论文.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7/16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化学教育实习教改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化学教育实习与实训》教育教学研究系列文集2010级化学教育专业“离子反应”课堂演示实验优化研究与实践石月霞姓名:学院:广西民大化工学院专业年级: 10级化学教育 学号: ********** 指导教师: 刘_宝 2013年11月26U成绩评定: 完成时间:“胶体及其分类”课堂演示实验优化研究与实践【摘要】氢氧化铁胶体性质实验是高屮化学屮的i个重要实验,若制备胶体实验操作不半,很难得到丁达尔现象明显且稳定性良好的胶体。通过实验方案的改进和反复实验,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铁溶液和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得到氢氧化铁胶体,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关键词】氢氧化铁胶体氯化铁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实验条件前言氢氧化铁胶体化学式Fe(OH)3,棕色或红褐色粉末或深棕色絮状沉淀。〜9g/cm3o具有两性但其碱性强于酸性,新制得的氢氧化铁易溶于无机酸和有机酸,亦可溶于热浓碱。若放置吋问长,则难溶解。影响胶体制备的因索:1、 饱和FeC13投加量。2、 温度o3、 滴加量,搅拌速度、FeC13初始浓度。4、 其他电解质和浓度。5、 PHo6、 导电性胶体、盐、絮凝剂。一、课题现实问题(实习学校现状或不足,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项目的意义)1、 实习学校现状或不足在高屮化学教材[1]屮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实验通常是采取如下方法:在洁净的小烧杯里加入约25mL蒸镭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屮逐滴加入5-6滴FeC1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这一实验方法操作简单,但加热吋间、搅拌速度等影响因素都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或制备的胶体质量较差,丁达尔现象不够明显,而且不易久置,胶体稳定性不高。但该方法存在如下缺点:1•实验耗费时间多:用酒精灯把烧杯屮的水加热至沸点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尤其当室内气温较低的吋候更是费吋。操作不便:烧杯被加热后,外壁烫手,给后续操作带来麻烦。3•实验成功率不高:向沸水屮加入FeC13,可能得到的是沉淀,而不是胶体。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关于Fe(Oil)3胶体的制备,人们提出许多改进意见,较为有效的方法是:(1)在混合溶剂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在乙醇或丙酮介质中用FeC13和NH3#H20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可以制备出胶体粉末,在使用时只需加入蒸倔水溶解即可制得透明的氢氧化铁胶体溶夜。但是这种方法前期使用的药甜种类较多而且操作比较复杂、不易作为屮学化学演示实验。(2)用快速水解法制取氢氧化铁溶胶,采取快速一次性滴入氯化铁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铁溶胶。这种方法一旦制取成功则制得的胶核较大且比较稳定。(3)利用常规血少量的药品、简单的实验方法在常温下制取氢氧化铁胶体,取30讥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与30mL不同浓度的FeC13溶液,一边搅拌NaOH溶液-•边将FeC13溶液沿烧杯壁缓缓的倒入NaOH溶液中,直接反应制备Fe(0H)3胶体。二、 课题理论依据利用FeC13溶液先与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制得氢氧化铁沉淀:FeC13+3NaOH==3NaCl+Fe(0H)3I2FeC13+3Na2CO3+3H2O==6NaCl+3CO2t+2Fe(OH)3IFeC13+3NaHC03==3NaCl+3C02t+Fe(OH)3I细小氢氧化铁沉淀颗粒吸附Fe3+rfn带正电荷,由于带同种电荷的微粒间的静电斥力作用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