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留守学生帮扶措施达川区大堰乡中心学校留守学生帮扶工作措施1、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帮扶工作目标通过对我校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寻找影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行留守学生“关爱工程”,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留守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成立了以齐元贻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留守学生学知识,提高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2、建立留守学生建档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将对所有留守学生进一步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3、建立教师与留守学生的谈心制度。学校规定班主任、科任教师、行政人员每月与帮扶的留守学生见一次面。一是主动与学生交心,和他们做朋友,拉近师生距离,增强信任感,减少和消除教育情感障碍。二是能及时、多方面了解学生在思想、生活及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困难和需要,以便及时调整教育、帮助措施,达到阶段性教育效果。4、检查考核机制。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班主任、科任教师考核内容,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班主任、科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留守孩子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表彰。5、关爱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学校将建立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6、建立关爱留守学生经验交流制度。学校每期开校进行一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安排期,期末进行总结,并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水平。7、建立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在社会和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建立留守学生之家。配备有电脑、电话、电视机、VCD、饮水机、图书、体育、文娱活动器材等相关设施。管理人员(老师两名,学生两名)佩证上岗每周星期三、星期天下午4点到6点对留守学生开放。让全校留守学生能感觉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不再孤单,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8、开展特色活动,提升留守学生素质。(1)设立留守学生“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与学生进行心语交流;学校通过班队会、主题讲座等方式多渠道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心理辅导和安全教育。(2)设置“亲情电话”。向留守学生及家长、临时监护人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临时监护人、老师四者之间的联系,互相及时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指导督促家长承担起应有的家庭教育责任。(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定期举行主题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参加课外活动。(4)给父母的一封信。学校将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每期给父母写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并开展留守学生书信比赛活动。9、组建一支爱心队伍,大力开展“手牵手”活动。(1)建立党员、教师与留守学生“一帮一”结对,开展手牵手结对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党员同志与留守学生建立“一帮一”、“一帮二”、“一帮多”帮扶对子。(2)大力开展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手拉手”活动。(2)学校以班队会、黑板报、“未来之星”红领巾广播站等形式广泛进行学习宣传,倡导、组织本校少年儿童奉献自己的爱心,伸出温暖的手,寻找身边的“留守学生”小伙伴,主动与他们拉起手来,结成学习、生活的帮扶对子。(3)少先队、团支部将开展“让我们手拉手,用我们的爱共同关心留守伙伴”主题活动。学校少先队、团支部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开展”让我们手拉手,用我们的爱共同关心留守伙伴”主题活动。让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来自学生、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爱,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10、对学习或行为习惯有“特质”表现的留守学生进行教育跟踪,矫正其不良行为习惯。11、加强寄宿制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学校住宿部的基础设施,配备专职保育员,尽量为入住学生公寓的留守学生提供良好成长环境和住宿条件,让他们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还对他们实施特殊关爱,如:指导生活自理,指导其定期与父母电话联系等等。12、定期召开家长会,做好家教指导,深入家访。(1)按我校惯例,每学期开校或期中都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上将完成以下任务:一是专题讲座,二是各科教师总结汇报本班的情况,三是同家长交流家庭教育情况。(2)坚持家访,加强双向联系。班主任为了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坚持每期家访达到20人次,要求教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