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doc

上传人:策划大师 2011/11/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
摘要
角色扮演技术可以使用在任何咨询情况和咨询阶段,被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的形式。本文在莫雷诺角色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人格面具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介绍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
关键词:角色扮演(role play) 心理剧(Psychodrama) 社会角色理论“人格面具”理论
1前言
角色扮演技术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为了协助当事人觉察与抒解情绪、体验相关人物的感觉与想法、学习新行为与预演即将面对的情境,由当事人扮演相关人物,进入他们的经验中,来达到以上目的。角色扮演技术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的形式,主要是受到三种治疗取向的影响[1]。第一种是心理剧,它是运用团体成员和动作技巧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以戏剧的方法探索“真实”的一门科学,处理的是人际关系及隐密世界。第二种是由Kelly,G·A所创的固定角色治疗,咨询员要求当事人扮演不同于当事人原本的人格特质的某种人格角色,目的在于帮助当事人重整与发展新的概念系统。第三种是行为演练,咨询员让当事人在咨询情境中,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练新的行为模式。
其实,角色扮演技术在人类幼儿时期就有自发的萌芽现象。三至六岁的幼儿,其体力和智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知识经验的增长,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要求参加成人的活动,并能模仿成人的行动以玩具代替实物,创造性地反映成人的社会活动和劳动,以满足他们的愿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游戏的内容、规则以及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从游戏的规则看:小班幼儿游戏时,不是从角色的分配开始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事物(如玩具、材料等)的直接支配。中班幼儿在进行游戏的时候,一般都能从分配角色开始,并力图进一步理解和表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意义和任务,这表明幼儿对自己的游戏活动已经有了计划性[2]。这时,幼儿最感兴趣的是游戏中有趣的角色,因此游戏中的纠纷也常常发生在角色的分配上。大班幼儿的游戏有了更大的变化。大班幼儿开始能事先计划自己的游戏,商量分配游戏的角色,而且也能更多地理解和坚持游戏的规则,对参加游戏的成员提出严格遵守游戏规则的要求。由于现代都市生活和小家庭制度造成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游戏的机会减少,而角色扮演是人的本性,因此,教育要回归到幼儿生活本身,把角色扮演运用到儿童游戏治疗中,让具有千万种发展可能性的儿童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发现生活周围不同社会角色的言行特点,培养独立性、合作性、坚韧性,过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谷向东、郑日昌研究初中生技能角色扮演测试的多因素实验所用的研究工具[3]曾运用角色扮演行为自评量表,让被试自评在角色扮演中紧张程度,角色扮演行为的代表性及在角色扮演中真实感大小。以初中生为被试,以社会技能为目标行为,对角色扮演测试进行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外在效度。结果发现角色扮演行为随情境操纵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在采用个体化的测试情境、低水平要求的指导语及非结构化的交往方式的情况下,外在效度最高。而在社会技能的角色扮演测试中,谷向东、李伟研究中说到角色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测试指导语、测试环境、助手行为。
王行、郑玉英编译的《心理舞台》[4]这本书和游丽嘉编译的《心理剧入门》[5]中着重描述了团体咨询中的角色扮演。
而由陈金定编著的《心理咨询技术》[1]论及到的角色扮演技术则主要适用于个别咨询的情境,与团体咨询的角色扮演技术自然大不相同。他还提到角色扮演技术的使用,在某个层次上,与空椅法难区分。使用角色扮演技术与空椅法时,都是将过去以现在的方式呈现,不过角色扮演技术的重点强调的是动作上的“演出与走位”,而空椅法并未强调此重点。虽然角色扮演与空椅法是两种不同的技术,不过,两种技术可以配合使用。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中,甚至在社会技能和教育教学等方面都广泛运用到角色扮演技术。角色扮演可以反映出现实生活状况,是一种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心理治疗中表现出来的功能非常多。它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及沟通交流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等。最重要的是角色扮演能使人们在同情心,责任心,团结协助、灵活交流、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刘芳在研究抑郁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治疗[6]中说到,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抑郁者可学习改变自己旧有的行为或学习新的行为,并进而改变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过程如下:①问题及情况说明,咨询师可帮抑郁者找出一个典型事例;②角色分配。主角是抑郁者扮演自己,配角是咨询师;③指示语扮演要象真的一样进入角色,中途有问题不要停下来;④信息反馈,指出抑郁者做得好的方面和不足方面如何改进;⑤模仿学习,让抑郁者采纳咨询师的意见练习新的行为或进行角色替换,感受自己旧有行为的不适宜之处,且能在咨询师示范的新行为中主动模仿。学习到新的适宜的行为方式。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