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苏州工业园区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090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州工业园区课件.ppt

上传人:bai1968104 2020/7/19 文件大小:3.0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州工业园区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案例背景苏州工业园功能组成功能载体产业:综合保税区、沙湖动漫城、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意产业园创意泵站科技:国际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城生物纳米科技园教育:独墅湖高教区休闲: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公共服务机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公积金管理中心、苏州物流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1分区商业中心2邻里中心3大学4职业学院5区域医院6社区医院7文化中心8主题公园9体育中心10体育场/游泳池11科研1122222222222222334456789101**********服务业发展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时序1995-2000: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2001至今:中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教育卫生、商业休闲、社区服务等现代化配套设施。1苏州工业园*宏观——空间布局模式空间布局——圈层+轴线圈层 居住区:紧邻金鸡湖 工业区:无污染高科技工业(100-1000米隔离带);一般工业商业区:服务镇内居民和周围乡镇轴线 服务业走廊:商务区、行政服务区、休闲游憩区、生态绿化区 纵向轴线式规划不仅保证了园区本身良好的空间发展形态,也使得新区与老城区有机连成整体。工业园区是古城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原有城市空间的生长与发展。一般工业圈高科技工业圈居住圈生态核空间布局结构示意图1苏州工业园*宏观——弹性空间布局模式分为三个片区:西部公建配套区、中部居住配套区和东部工业组团区。分为三期开发。在规划中引入“白地”、“灰地”、“弹性绿地”等理念,对于短期内不明确用途的地块实施弹性控制,有效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和集约利用水平。弹性、合理的空间结构可保证工业园区各种功能活动和经济运转的高效、环境的优美、卫生与舒适。因此,工业园区空间结构的开放度与生长机制自然成为判断工业园区使用性质的重要条件之一。白地:对这一地块还没有清晰认识,功能不确定弹性绿地:弹性绿地两边是不同的性质用地,随着建设的推进可以慢慢压缩,最终成为一个小型绿化带。1苏州工业园*中观——工业区布局模式工业发展原则: 考虑风向,土质及五级航道的便利因素,工业用地集中在园区三期东部。、可靠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有效的、。 道路的宽度及容量必须能够应付将来的繁忙交通的需求。 面临主干道的工业地段应城市设计的控制,以提高地块内厂房的质素与外观。 高科技工业地段也应实施高标准的建筑设计,以体现高科技的形象。 生活区邻近的工业区,只允许容纳无污染及轻工业。 ,作为隔离带。 除了提供工业地块外,三期内也应提供一些现成厂房,使厂家他们能立刻投入生产缩短启动的时间。 预留8%至10%的土地以作各类型现成厂房建设之用。 提供优质理想工作环境绿化规划使园区更为特出其优点。1苏州工业园*中观——工业区布局模式一般工业高科技工业轻工业工业工业生产仓储港区甲类乙类轻工业:很少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活区隔离带不小于50米甲类:一般工业100米至300米乙类:一般工业500米至1000米高科技工业:毗邻生活区的中央条形地带,这地带可同时充作生活与北部一般工业 分区的隔离带仓储:位于港口内腹地在用作污染性配套设施的缓冲带上近于便利高速公路1苏州工业园*中观——工业区布局模式配套设施:工人宿舍:占地17公顷,分布于5个不同的区域,可容纳27000人,这些宿舍只作暂时性质的用途、待园区全面发展后,将会改为工业用地。公共汽车及转换站,行人过道园林绿地,街道标志综合性便利中心及食堂:建议每八千至一万工人设一综合性便利中心,其位置应定在不超过15分钟的步程内。综合性便利中心提供:食坊及食堂空调餐馆银行(或自动取款机)邮政分局门诊所托儿所娱乐设施养护办公室及贮料室工业区的配套设施主要为工人提供工作时间的生活类服务1苏州工业园*技术手段——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理念:功能分区、项目分类、产业引导、雨污分流、清洁能源、废污控制、景观绿化;五道生态防线:污染禁入——生态缓冲——雨污截留——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建设覆盖全区的生态基础设施;安装污水管网成分构成(TOC)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区域污水处理水质远程监控;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减耗、减污增效等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