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述趣味数学课堂构建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师在写教学目标时定位基本是正确,但在“高效”这个指挥棒指导下,实践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教学中,教师会刻意采取一些手段来烘托课堂气氛,突出教师个人表演魅力,更有甚者会运用当下时髦“开放式教学”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对知识掌握不深刻,有些知识掌握是是而非,没有科学客观给与学生解释清楚。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空间与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认知与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表达。一、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现在公开课都在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所带来视觉与听觉优势是不言而喻。而过于依赖多媒体就会出现教学形式单调,学生思维完全跟着课件走,教学变得格式化。这样会限制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力。另外,有老师在做多媒体课件时,为了让课件画面优美会配上很多图片及动画,完全忘记了多媒体课件是为教学服务。在课堂上,孩子们会更关注那些会动小动画,他们思维不在数学王国里驰骋而早在自已营造童话王国里欢笑,这样多媒体不仅没起到应起作用,反而影响了孩子们学习,由此可见,过度使用多媒体对数学课堂教学是不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明确多媒体只是教学一种辅助手段,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有效作用。二、认真做好备教材备学生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笔者认为,对教材研究,要达到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来提问;哪些问题是剖析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剖析。其次要掌握教材系统性、重点与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再次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困难与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三、教学过程中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也有学得困难。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没问题”问题,反映了教师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课上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精神。四、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