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2012(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九上《致橡树》ppt课件1.ppt

格式:ppt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2(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九上《致橡树》ppt课件1.ppt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5/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2(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九上《致橡树》ppt课件1.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爱情语录
英国·莎士比亚: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
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法·莫里哀: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前苏联·留里科夫: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
爱情宣言
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
致橡树
舒婷
一、关于舒婷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起她的一些抒情诗开始流传。文革后,其诗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引起注目。1981年至福建省文联从事专业写作,现为中。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青年优秀诗歌奖。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二、朦胧诗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它在诗坛乃至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朦胧诗”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致橡树》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
三、赏析《致橡树》
(一)欣赏诗朗诵,
橡树
木棉花
(二)爱,不该这样——“世俗的爱情”
,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极力攀附
,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只知依附
、险峰,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一味奉献
绝不像
绝不学
也不止
以上三种都是传统的“世俗的爱情”,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作者对世俗的爱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世俗的爱情”——“极力攀附”、“只知依附”、“一味奉献”
诗人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呢?
木棉的爱情
(三)木棉与橡树的爱情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平等独立、相亲相爱、心心相印、相知相恋、心有灵犀、息息相通、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