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煤矿锚杆支护技术规范一、术语和定义 1、煤巷: 断面中煤层面积占 4/5 或 4/5 以上的巷道。 2、半煤岩巷:断面中岩石面积(含夹石层)大于 1/5 到小于 4/5 的巷道。 3、锚杆支护: 以锚杆为基本支护形式的支护方式。 4、锚杆杆体破断力: 锚杆杆体能承受的极限拉力。 5、锚杆拉拔力: 锚杆锚固后,拉拔试验时,锚杆破断或失效时的极限拉力。 6、锚固力: 锚杆的锚固部分或杆体在拉拔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 7、设计锚固力: 设计时给定的锚杆应能承受的锚固力。 8、树脂锚杆: 以树脂锚固剂配以各种材质杆体及托盘( 托板)、螺母与减磨垫圈等构件组成的锚杆。 9、树脂锚固剂:起黏结锚固作用的材料称锚固剂,树脂锚固剂由树脂胶泥与固化剂两部分分隔包装成卷形。混合后能使杆体与被锚固体煤岩黏接在一起。 10、锚固长度: 锚杆的锚固剂或锚固装置与钻孔孔壁的有效结合长度。 11、端头锚固:锚杆的锚固长度不大于钻孔长度的 1/3 。 12、全长锚固: 锚杆的锚固长度不小于钻孔长度的 90 %。 13、加长锚固: 锚杆的锚固长度介于端头锚固与全长锚固之间。 14、拉拔试验:测试锚杆拉拔力的试验。 15、搅拌时间: 安装树脂锚杆时, 从开始搅拌树脂锚固剂到停止搅拌所用的时间。 16、等待时间:安装锚杆时,搅拌停止后到可以上紧螺母托板的时间。 17、预紧力: 安装锚杆(锚索)时,通过拧紧螺母或采用张拉方法施加在锚杆(锚索)上的拉力。 18、预紧力矩:拧紧螺母使锚杆达到设计预紧力时,施加到螺母上的力矩。 19、锚杆快速安装:使用锚杆钻机连续完成搅拌树脂锚固剂、拧紧螺母的全过程。 20、初始设计:根据已有资料提出的巷道支护形式与参数。 21、信息反馈:对支护监测信息进行解释,并据此对支护设计进行验证和修改的过程。 22、正式设计:根据监测信息,对初始设计进行验证或修改,在技术性、经济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均能满足生产要求的支护设计。 23、巷道顶板离层临界值: 支护设计或工程实践分析确定的巷道顶板允许的最大离层值。 24、复杂地段:断层及围岩破碎带、应力集中区、顶板淋水区、裂隙发育区、巷道穿层地段、瓦斯异常区、大断面、大跨度巷道等地段。 25 、异常情况:巷道位移、离层、锚杆受力等发生突变的情况。二技术要求 1、煤巷围岩地质力学评估表1 地质力学评估内容序号参数内容 1 煤层厚度指被煤巷切割的煤层厚度 2 煤层倾角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井下直接测取,或由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给出 3 地质构造煤巷周围地质构造的分布情况,由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给出 4 水文地质条件煤巷涌水量,水对围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由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给出 5 煤巷几何形状和尺寸根据工作面回采需要确定,一般宜选用的几何形状为矩形和梯形 62 倍左右煤巷宽度范围内顶底板岩层层数和厚度由地质综合柱状图或钻孔资料确定 7 岩(煤)层物理力学参数在井下原位测取,或在实验室内利用岩(煤)样测定 8 岩层的分层厚度指分层厚度的平均值 9 各层节理裂隙间距指沿结构面法线方向的平均间距,在煤巷内(类似条件)测取 10 煤巷轴线方向由工作面巷道布置图给出表1 (续) 序号参数内容 11 煤巷埋深地表到煤巷的垂直距离 12 原岩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在井下实测 13 煤柱宽度煤柱的实际宽度 14 采动影响煤巷受到周围掘进或回采工作面采动影响的情况 15 锚杆在岩(煤)层中的拉拔力锚杆在岩(煤)层中的拉拔力试验表2 锚杆支护基本参数表3序号表4参数名称表5单位表6参数值 1 锚杆长度 m ~ 2 锚杆公称直径 mm ~ 3 锚杆排距 m ~ 4 锚杆间距 m ~ 5 锚索有效长度 m ~ 6 锚索公称直径 mm ~ 2、钻孔直径、锚杆直径和树脂锚固剂直径应合理匹配, 钻孔直径和锚杆杆体直径之差应为 6mm ~ 10m ,钻孔直径与树脂锚固剂直径之差应为 4mm ~ 8mm 。 3、煤巷顶板优先采用树脂锚固螺纹钢锚杆, 对于煤顶巷道、全煤巷道和大断面煤巷,顶板宜采用高强度螺纹钢锚杆组合支护。 4、采煤工作面侧的煤帮优先采用可切割锚杆。 5、煤巷顶板锚杆支护补强加固手段应优先采用锚索。 6、煤巷复杂地段应进行联合支护。复杂地段的支护范围应该延伸到正常地段 5m 以上。 7、煤巷锚杆支护矿压监测设计应包括监测内容、测站安设方法、数据测读方法、测读频度和监测仪器等。矿压综合监测应给出反馈指标和锚杆支护初始设计修改准则, 矿压日常监测应给出监测方法、合格标准和异常处情况的处理措施。 8、正式设计实施过程中, 应进行矿压监测。当地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时及时修正。三锚杆支护材料 1、一般要求设计选用的煤巷锚杆支护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