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在军事史上,曾国藩的湘军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他将一群来自草根的散兵游勇打造成一支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极强的队伍。在治理湘军过程中,曾国藩展现出极其卓越的领导力,时至今日仍发人深省。【关键词】曾天卷半壁江山。为遏制太平军,清廷命曾国藩在湖南搞团练,闻名天下的“湘军”就此横空出世。曾军起义,成为闻名天下的中兴名臣。在湘军崛起过程中,曾国藩的领导力获得了充分的展现,他以超凡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个人能力,作为“湘军”的核心领导和精神领袖始终屹立不倒,其中国式的领导艺术不仅在清代被文臣武将效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也具有着非凡的借鉴意义。一、曾国藩的卓越领导力曾国藩并非天赋奇才,左宗棠评曾国藩其人迂腐木讷,戊戌斗士梁启超更直接认为曾国藩是晚清名臣中最愚钝的一个。曾短于才。他认为“天道忌巧”,提出了“拙诚”的领导哲学,他认为领导者如果能够坚持“拙诚”的诚信原则,自然会增加自身的信誉和口碑,而信誉和口碑则是领导力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关键环节。纵观曾国藩精彩的一生,他为官和治军的领导思想经历了从“儒”到“法”再到“道”的理念变迁。他以儒为骨,追求儒家的忠义和血性;他以法为心,崇尚法家的厉法和利益;他以道为骨,醉心道家的无为与圆通。曾国藩很好的融会贯通了儒法道三家思想,并以其强烈的救世意识和强大的感召力,形成了独特的曾氏领导力思想。(一)以“忠义血性”的儒家领导理念来改变人心儒学自孔子创立以来,冠绝诸子百家,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儒学在领导力方面主要体现在修身、齐家、治天下的领导思维。人若要实现大志,必先修身养性,在此层面,曾国藩当为楷模。曾国藩仕途坎坷,曾七次科举皆名落孙山,后以书生从戎,又面临险恶困境。彼时,太平军气候已成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而反观晚清统治集团,官吏贪赃枉法,士子唯利是求,军中将帅贪生怕死,士兵望敌而走。曾国藩怒斥这些人已经良心泯灭、无可救药。曾国藩发觉,清廷最大的危机并非农民起义,而是当时整个官场道德的沦丧、物欲的横流。他认为,如果军队缺人缺饷皆不足虑,唯有放眼天下,鲜有见利而不逐、见义而不为之人,才是真正令人沮丧和寒心的。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以“忠义血性”的儒家理念来激发天良,重聚人心。他鼓舞天下士人君子,应以舍身卫道、杀身成仁的精神,以打碎牙齿和血吞的刚毅,以志之所向、金石为开的信念,投身于建功立业的事业中。在曾国藩倾力打造下,奉行忠义血性理念的湘军迸发出令世人震惊的战斗力。曾国藩的儒家道德领导力思想在其具体实践中,体现在以道德对湘军的统领作用上。他用道德治军,提出练兵之法重在用仁施恩、用礼立威。同时强调军队既要号令统一,用“仁”给予精神和物质激勵;又要赏罚分明,用“礼”保证令出必行。曾国藩对待下属,功不独居,过不推诿,以道德影响力去感染将士,使湘军将士心悦诚服地听指挥,奉他为道德楷模。在曾国藩的道德领导力思想影响下,再加上严明的军纪和各层级领导的垂范引导,湘军由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农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