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本情况社区东起海昌路,南至海州路,西至高家桥港,北临洛塘河。占地面积平方公里。辖区内现有住宅小区个,居民户,户籍人口人,常驻人口余人,社区党委下属个支部,在册党员人,在职机关党员干部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人。市民政局、市环保局、银监办、口报社等家共建单位为社区出谋划策,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二、 任务和决心(一)任务1、 建立健全社区人防指挥机构,组织社区居民做好人民防空应急准备;2、 制定完善社区人口疏散隐蔽方案,组织社区居民临战疏散和就地隐蔽;3、 组织社区居民参与消除敌空袭后果;4、 落实社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和防护技能培训;5、 完成上级赋予的其他人民防空任务。(―)决心在街道防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和领导下,组织社区人口疏散,积极配合人防专业队,消除空袭后果,最大限度的减少空袭带来的损失,保护社区居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区安定团结,确保防空袭斗争的胜利。三、 人口疏散(一)疏散对象人口疏散的主要对象是临战阶段需疏散的人员,约3917人,设1名临战疏散中队负责人,抽调2名医疗救护人员分片陪同疏散,编成疏散中队,在街道人防指挥部和市人防指挥部的领导下,由社区人口疏散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二)疏散样式人口临战疏散阶段:主要对象以65周岁以上、6周岁以下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残疾人、无“三坚持”任务的人员以及少量疏散管理人员和其他需要疏散人员,约3917人。(三)疏散地域社区南苑四里疏散地域:马桥街道和谐新村(四) 疏散的时机和方法1、 疏散的时机:国家转入战时体制时,动员组织人口早期疏散;当国家发布临战疏散命令或接到上级敌情预报本市短时间内将遭到敌空袭时,及时组织实施人员进行临战疏散。2、 疏散的方法: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编组,街道为人口疏散大队,社区编成疏散中队,居民小组编成疏散分队,通过市人防指挥部、街道、社区、居民小组四级组织指挥体制,采取社区对行政村、小区对自然村、居民户对农户的方法进行。(五) 疏散的保障措施1、 通信保障:借用疏散地域开设的无线电台,疏散途中以对讲机、手机联络为主。2、 医疗救护保障:社区建立机动医疗救护小组,由所辖社区医疗服务站人员为主组成,按疏散分队数确定2名,主要负责疏散途中人员急救,到达疏散地域后组成社区医疗救护所,负责疏散地域人员救护工作。3、 治安保障:人口疏散途中接受市人防指挥部交通管制点、设点警力等指挥,进入疏散地域后由当地公安为主,民兵和基层组织配合。4、 交通运输保障:由市人防指挥部调配车辆保障,按54人/辆,按实分配大型客车(不含机动数),由各分队队长召集所辖人员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凭人员疏散证登车。其陆路输送路线:南苑路一文苑路一路一南北大道一马桥和谐新村;5、 后勤保障:生活物资保障由市人防指挥部协调人员接收安置地落实。疏散人员自备2天的熟食给养。(六)疏散组织实施方法人口疏散按照平战结合、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尽量不打乱小区编制,以小区为单位统一进行编组;采取集体统一组织前往政府指定的疏散地域;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在街道人口疏散指挥部领导下,由社区统一组织实施,做到每个小区有指挥组,每个楼道有引导员,每部车辆有管理员兼带车员。疏散前的主要工作:明确走留对象,填发疏散证件,按预先方案组织实施,对疏散人员进行动员,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各社区居民按比例人员疏散到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