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帽儿山地区黑斑侧褶蛙食性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帽儿山地区黑斑侧褶蛙食性分析.doc

上传人:cchanrgzhouh 2020/8/3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帽儿山地区黑斑侧褶蛙食性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最新精选】帽儿山地区黑斑侧褶蛙食性分析帽儿山地区黑斑侧褶蛙食性分析王承才闫奕源吴亥唐正洋杨默商婷婷姬鹏云刘洋苏妮滕楠(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专业08级第二组)指导老师:夏玉国摘要对在帽儿山捕捉的30只黑斑侧褶蛙采用胃检法进行了食性分析,鉴别出它们所捕食的食物种类,统计出食物数量,计算出黑斑侧褶蛙所捕食各类昆虫的数量百分比、重量百分比、出现频次,以及雌雄黑斑侧褶蛙个体间的取食性差异频数等,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黑斑侧褶蛙取食了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蛛形目等类昆虫,其胃重与体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雌雄个体的取食食性差异不显著。关键词黑斑侧褶蛙胃检法食性分析2010年6月15至16日,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专业08级第二组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生态林区对黑斑侧褶蛙进行捕捉解剖,并对其做了食性分析。帽儿山位于N45?20′~45?25′,E127?30′~127?34′,最高海拔805米,年降水量充足,植物种类繁多,为黑斑侧褶蛙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繁殖条件。黑斑侧褶蛙属蛙科蛙属,俗名“青蛙”“田鸡”,学名为RananiqromaculattaHallowell。黑斑侧褶蛙的主要特征明显,体较大,头长大于头宽,吻略尖,突出于下额,吻棱不明显,瞳孔黑色,椭圆形,虹膜金黄色,鼓膜大,近圆形,趾间几乎为全蹼,背部皮肤粗糙,有一对背侧褶,腹***肤光滑,鱼白色。雄性有一对颈侧外声囊,第一指基部有婚姻垫。生活时背部颜色变异很大,背面为黄绿或深绿或带灰棕色,有数量不等且不规则的黑色斑块,是我国常见的蛙类之一,主要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渠和小河附近。白天多隐匿在农作物之间、草丛或水生植物之间,夜间活跃,捕食昆虫。材料与方法白天对黑斑侧褶蛙采用徒手捕捉法和用手抄网捕捉法进行捕捉,晚间则根据黑斑侧褶蛙的蛙声用照明灯照射蛙体进行捕捉。对捕捉到的黑斑侧褶蛙采用胃检法进行食性分析。将黑斑侧褶蛙处死后称量体重,解剖,取出黑斑侧褶蛙的胃后对胃称重,然后将胃剖开,用水溶解内容物,鉴别出胃内各类昆虫所属科、目,记录数据和昆虫的种类,并统计出各类昆虫数量。试验结果图一黑斑侧褶蛙的胃重与于体重的关系由黑斑侧褶蛙的胃重和体重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组成的散点大致均匀分布在一条直线两侧,但有少数点出现较大的偏差。%91%7%3%9%8%3%9%3%85%%10%10%50%33%33%7%33%7%7%百分比表格一黑斑侧褶蛙的食物种类及数量黑斑侧褶蛙取食的昆虫有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弹尾目,双翅目,直翅目,脉翅目,蛛形纲等类多种昆虫,其中取食频率最高的事鞘翅目类昆虫(%)和鳞翅目类昆虫(%);其次是膜翅目类昆虫(%)、弹尾目类昆虫(%)、蛛形纲类昆虫(%)和直翅目类昆虫(%);最少的是半翅目类昆虫(%)和双翅目类昆虫(%)。食物频次比与种类百分比近乎一致,由高到低依次是鞘翅目(%)类昆虫、鳞翅目(%)类昆虫、膜翅目类昆虫(%)、半翅目类昆虫(%)、蛛形纲类昆虫(10%)、弹尾目类昆虫(10%)、双翅目类昆虫(%)、直翅目类昆虫(%)、脉翅目类昆虫(%)。图二雌雄黑斑侧褶蛙的取食食性差异表(注:系列一代表雄性,系列二代表雌性)图二显示,雌雄黑斑侧褶蛙的取食种类和数量差别不大。分析讨论一、用简单相关知识对黑斑侧褶蛙的胃重和体重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相关系数r=,对相关系数进行F检验,最后得F值()大于F=,即黑斑侧褶蛙的体重与胃重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1,28)但图一中有少数点偏差比较大,这可能是由于所捕黑斑侧褶蛙的时间不同(一部分在下午捕获,一部分在晚间捕获)、黑斑侧褶蛙进食与否、黑斑侧褶蛙消化能力大小差别以及黑斑侧褶蛙所捕获昆虫个体之间大小差异等诸多因素所致。二、黑斑侧褶蛙取食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鞘翅目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