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西方龙文化
江南的《龙族》在2010年出版,一场奇幻的屠龙之旅,引起屠龙背后龙文化的盛宴。屠龙,可以说是西方自古便有的幻想,是勇气的象征,是对获得财富与权力的渴望。而在中国,龙是吉祥的高贵的象征,是天子的代言词,是中国炎黄子孙的族徽。中西方文化中,龙的含义是否相同?龙,到底是怎样的存在?现在,就由《龙族》创造的奇妙世界,来开启一场关于龙文化的简单探索。
起源
在中国,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便以自然动物为图腾。从传闻来说,在古九州,不同部族的图腾并不相同,而在黄帝统一九州时,为了表示其他部族的臣服,便将其他部族的图腾逐渐融合,黄帝希望自己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成为万兽之首,万能之神,代表几个部族的统帅,于是集几种部族图腾之大成的“九不像”-----龙,便诞生了。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从历史考古来说,据《人民日报》1987 年12 月12 日记者陆轲报道:“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第45 号墓中发现蚌壳堆塑飞龙一条。这座墓是夏朝时期的墓, 据考证距今约有6000 年。”据此, 我们可以说, 龙的产生当在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即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而据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塑龙, 位于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来说,中国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000 年前。原古人对它有种种解释。有说螣蛇没有脚而能飞(见《荀子·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叫螭龙。(见《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天问》王注)。在中国商周战国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种类的龙。有说龙像狗像牛,《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的腹,鱼的鳞,虎的脚掌,鹰的爪子。有鳄鱼说、晰蜴说、马说等等。《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越来越复杂,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
在西方,龙出现的时间较中国龙要晚。在4000 年前, 西方神话故事出现了被称为“Drag on”的怪兽, 而这种怪兽就是西方的龙。而在《圣经》中有数处说到龙。形象最生动具体的应算Job 41 了。这本经写于公元前10 世纪。那么, 龙肯定产生于这个时期之前。在古希腊, 荷马史诗成于公元前9 到8 世纪。其传说时期当在古希腊文学时期, 即公元前2000 年到1000 年。神话中的龙一定产生在此之前, 也即希腊的原始社会时期。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埃利都遗址发掘出的男女泥塑像头部都呈蜥蜴或蛇形。这恐怕是龙形象的一种变体吧。欧贝德—埃利都文化期大约在公元前4300—3500 年。此前, 也是原始社会时期。在希腊神话中, 较早被提及的龙是与众神之神宙斯作战的龙形巨人, 这些龙形巨人是大地女神盖亚与天神乌拉诺斯所生, 他们面目狰狞, 须发杂乱, 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