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松岭峪构造实习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79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松岭峪构造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8/7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松岭峪构造实习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B地质剖面图第一章引言本次读图资料为松岭峪地质图。该图比例尺为I:100000,属于中比例尺地质图,图区面积约243平方千米。图区总体地势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特点,最高点位于图西的云岭山,海拔为1320m;低处于图tJA东南香溪处,低于630mo河流自西北汇至东南。村镇主要分布于沿河带与图东北一带。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展布、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时期等,同时掌握阅读分析地质图的一般方法,具备分析褶皱、断裂、岩浆岩体、不整合接触关系等的基本能力,能够分析出地质图内各种繁杂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理解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第二章地层松岭峪地区地层发育不太齐全,缺失地层较多。图区内出露的地层按时代自老至新依次为(表1):新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上古生界泥盆系和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以及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表(1)松岭峪地区地层概况年代地层代号及接触关系岩性分布构造阶段第四系Q砂砾粘土图东南赵村-黄村一带喜马拉雅阶段新近系N泥灰岩图西云岭山渐新统E3泥岩页岩图西云岭山始新统E2砂岩页岩图西云岭山,北西红石崖古新统E1砂岩砾岩图西云岭山,北西红石崖下三叠统T1灰岩,泥灰岩沿香溪,白玉山海西-印支阶上石炭统C2泥岩页岩沿松岭、彩云岭段下石炭统C1砂岩页岩沿松岭、彩云岭中泥盆统D2砂岩沿松岭,彩云岭下泥盆统D1砂岩砾岩松岭、彩云岭,沿陈村-范村下奥陶统01板岩千枚岩毛村加里东阶段中上寒武统E2+3板岩,变砾岩毛村南东下寒武统千枚岩,变砾岩范村,陈村-王村震旦系Z片岩,大理岩陈村,(Z),主要分布于图区东北角彬岭、任村、王村及陈村一带,岩性为片岩和大理岩,属变质岩。该套地层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总体呈NW-SE向展布,但内部标志层又呈现出近东西向展布的特点,产状变化较大,倾角一般大于50。。震旦系与上覆寒武系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露头去西北部刘村一带有辉长岩体和花岗岩体侵入,东南部丁村一带有辉长岩体侵入。(£1)、中上寒武统(£2+3)、下奥陶统(01)等地层,其岩性及分布特点分述如下。下寒武统(el):主要分布在图区右上角的王村、范村一带,岩性主要为千枚岩、变砾岩,属变质岩。北部有花岗岩侵入岩体总体呈NW-SE展布,中上寒武统***@2+3):主要分布于毛村南西部,岩性主要为板岩,属变质岩。北部有花岗岩侵入岩体总体呈NW-SE展布。下奥陶统(01):分布于毛村周围区域,岩性为板岩,属变质岩。主体呈NW・SE展布。东部有花岗岩侵入岩体。与上覆泥盆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整体为一个斜歪向斜,其南东翼部分被逆断层所运移抬升的震旦纪地层所掩盖。23晚古生界晚古生代出露的地层有下泥盆统、中泥盆统、下石炭统、中石炭统。其总体展布方向为NW-SE向,分布于彩云岭、松岭一带。构造线方向与下伏地层相近,但表现为角度不整合。下做分别描述:下泥盆统岩性为砾岩,主要出露于两个背斜的核部。中泥盆统展布与下泥盆统相近,但其岩性为砂岩。下石炭统主要出露于彩云岭、松岭背斜的两翼,岩性为砂岩。中石炭统与下石炭统相近,其岩性为砂页岩。松岭西北、彩云岭背斜核部有花岗闪长岩侵入岩体,松岭、东南金沟一带有花岗岩侵入岩体。其产状相对于下伏地层较缓,褶皱程度较低,岩石基本未变质。。沿香溪、江峪-白玉山近NW-SE向展布。岩性为灰岩。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东部为花岗岩体所侵入。(E1)、始新统(E2)渐新统(E3)、上新统(N)与第四纪(Q)。、E3分布于图西部云岭山、红石崖一带。Q分布于沿赵村松岭峪香溪一带。其岩性有砾岩、砂岩、页岩、泥灰岩与第四纪尚未成岩的粘土砾石胶结物。整体产状较为平缓,褶皱作用不强烈。褶皱所受应力方向大致为南北向。第三章岩浆岩与变质岩松岭峪地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和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岩浆侵入活动和变质作用均有不同程度发育。、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此外沿着彩云岭背斜的核部,还有少量脉岩呈NW-SE向断续产出。(1)辉长岩(V)主要分布在图区右上角的刘村、丁村一带,均以岩株形式产出,总体呈NW-SE向展布。刘村辉长岩体位于任村逆冲断层断层(F2)下盘,出露面积约3平方千米,与震旦系后期花岗岩(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