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单元欣赏欣赏曲目: 丰收锣鼓秋丰收锣鼓了解作者彭修文( - ), 中国当代杰出的民族音乐大师、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创始人之一、成就卓著的作曲家杰出的中国现代民族乐队指挥家。晓光 1931 年2月7日(农历庚午年腊月二十日) 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五岁丧父,生活靠外祖父供养。抗日战争爆发后, 随外祖父一家逃难到四川。由于父辈的爱好,自幼耳濡目染民族乐器,深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 7岁从叔父学胡琴,后从刘泽隆、何轶群先生学习琵琶和小提琴, 1944 年就读四川江津国立九中,师从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瞿安华先生。 1946 年在重庆求学期间,参加当地广播电台国乐团的演奏活动, 1950 年进入重庆西南人民广播电台任文艺组编辑,开始接触世界诸多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同时刻苦研读大量音乐专著,正式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代表作品有●五十年代的《步步高》、《彩云追月》、《瑶族舞曲》、《气壮山河》、音乐传奇《秦香莲》; ●六十年的《月儿高》、《抗日战争歌曲主题狂想曲》; ●七十年代的《丰收锣鼓》、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乱云飞》、交响诗《流水操》; ●八十年代的《灵山梵呗》、《云中鹤》、交响诗《怀》、幻想曲《》; ●九十年代的套曲《十二月》、第一交响乐《金陵》等,都成为中国民族管弦各个发展阶段的典范和标志。交响诗《流水操》曾获 1984 年中国民族器乐作品评选一等奖, 《怀》获三等奖。他的作品数量多、题材广、体裁丰富,体现了他高深的文学、历史和艺术修养,为中国民族乐器演奏法、中国民族器乐作曲法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器法提供了范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一位东西方音乐文化融合与交流的实践者,他有意识地将世界音乐经典如莫扎特《弦乐小夜曲》、贝多芬《雅典的废墟》、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德沃夏克《自新大陆》、比才《卡门》组曲,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德彪西《云》、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等三十余部作品,移植改编为中国民族管弦乐,雄辩地验证了中国现代民族乐队广泛的兼容性和丰富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