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母线槽安装图集.doc.doc

格式:doc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母线槽安装图集.doc.doc

上传人:rabbitco 2016/4/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母线槽安装图集.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博物馆学著述导读 1。《博物馆工作手册》,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编。 2007 年华龄出版社出版。 16 开, 940 千字, 757 页,售价 78元, 印数 3000 册。早年一个民间出版社曾经出版过《博物馆管理百科全书》,定价达到上千,都是东拼西凑的内容, 没有太大价值。而这本书是官方编辑的,内容都是收录的有关博物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的文件, 是一本可供博物馆各类工作人员参考的工具书,对博物馆理论研究来说,在了解博物馆法治建设历程上该书也能提供史料作用。该书由正文和附录构成。正文按照有关法规、文件等的主要内容和使用范围分 8 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综合篇, 第二部分是博物馆建设第三部分是藏品管理,第四部分是展览与服务,第五部分是科技与研究,第六部分是安全保卫,第七部分是财税政策,第八部分是国际公约,共 108 篇。附录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数字博物馆的生命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16 开, 234 页。刘英、张浩达主编。这是 2007 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的论文集, 所以该书的副题叫( 2007 北京数字博物馆研究), 尽管有个别文章的作者不是北京的。刘英是北京市科协信息中心主任, 张浩达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教授,《北京科学与艺术数字博物馆》课题组长。这本书的作者既有高校的, 也有科协方面的, 还有一些博物馆的, 个案介绍性文章不少。分六个版块, 第一版块是数字博物馆的展示平台与技术实现, 汇集了 14 篇文章, 其中“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信息参考模型”(鲍泓、刘宏哲)、“实践中数字博物馆构成模式研究”(张浩达、刘静、郭利)较为重要。第二版块是数字博物馆的艺术表现与文化创意。汇集了 10 篇文章, 其中“公众的需求是数字博物馆的生命力”( 刘英)、“试论数字博物馆的陈列艺术与艺术规划”(李晨)比较值得一读。第三版块是博物馆资源数字化开发与共享利用。其中“试论我国博物馆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与共享”( 金瑞国) 比较重要。第四板块是数字博物馆研讨会上学生提交的论文, 计有 6 篇,这些论文的作者都是北京印刷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把学生文章收集到这里登载值得表扬,我看这六篇文章都不错,初生牛犊不怕虎,对博物馆网站的看法和建议都值得认真对待。最后两个版块一个是广告,推荐一些北京的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另一个是北京的博物馆、科技馆网站列表。数字博物馆问题我在台湾的博物馆学文献中看到一大批,也曾经指导一个研究生以数字博物馆为题做论文。但是我并不太满意他所做的工作,首先他没有把国内讨论数字博物馆的文章进行全面梳理。其次没有对国内博物馆网站给与点评。这本论文集为这个题目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文献。《 21 世纪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吴鸿州、续颜主编,吉林科技出版社 2007 年 12 月出版, 24 千字, 136 页, 16 开,定价 25 元。吴鸿州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馆长,也是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续颜是吉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是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都是既有实职、也有虚名的人物。我这里的虚名不是贬义,是说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属于社会团体,这样的团体靠的是入会成员的捐款才能开展活动。在这里面“当官”都是虚的, 但要干实事。这本书是第九次全国高校博物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共收录了 37 篇论文。其中吴鸿州等人的“上海高校博物馆联展的思考与启示”、曹宏的“论高校博物馆的校园社区教育策略”、续颜和何晓春的“观众自然特征对自然科学博物馆整体感观的影响”、刘守柔的“高校博物馆离大学生有多远”、王伟华的“论高校博物馆发展的两个问题”、李惠竹的“高校博物馆学初论”、麻赛萍的“高校博物馆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作用”这几篇文章值得一读。尤其是续颜和何晓春两人写的“观众自然特征对自然科学博物馆整体感观的影响”,是一篇实证研究论文。博物馆学研究只有走实证研究之路才能健康发展,这是我不止一次谈的观点,我们高校的博物馆人士如果在这方面多加努力,为社会上的博物馆树立榜样,那样博物馆学就可以登堂入室、真正获得大家的认同了。据介绍这是高校博物馆学术研讨会出版的第一部论文集, 希望以后再出版论文集能多看到一些实证式的研究论文。2 《中国大学博物馆志》是大学数字博物馆丛书之一,由上海*** 2007 年出版,十六开本, 250 千字, 201 页。彩图。印刷精良。主编是赵沁平。这个书具有资料性质,将我国高校的博物馆和准博物馆机构基本收录在案。为我们了解中国高校博物馆的情况提供了全面资料。据这本书的编者说明介绍,中国高校博物馆大约有 150 家左右,门类多种多样,编辑这本书是在 2006 年调查基础上完成的。我那时还是吉林大学文物室头头,也收到陈宏京的信函,但是我请示学校有关领导后领导决定我们不报材料,于是这个书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