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第三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ppt

格式:ppt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ppt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1/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
本章主要内容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
管理当局认定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管理当局的责任划分
审计业务约定书
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学习目标
掌握我国审计总目标的基本涵义
掌握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管理当局的责任划分
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熟悉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第一节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的演进
1. 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是审计理论的最高层次,也是整个审计监督系统的定向机制,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形式、质量以及审计责任。审计目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演变的过程。
2. 审计目标的演进
以查错防弊为主要审计目标
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为主要审计目标
以查错防弊和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两目标并重
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计的具体目标
1.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
所谓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存在性、完整性、权利和义务、估价和分摊。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发生、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估价。
2. 具体审计目标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一般审计目标
存在——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完整性——实际发生的交易账面已经记录
准确性——按照正确的金额列示账面记录的交易
截止——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日期
分类——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2)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
(3)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一般审计目标
存在——报表金额实际存在
完整性——实际存在的金额均已得到反映
权利与义务——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计价和分摊——列示的金额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