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杭州地铁事故原因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杭州地铁事故原因分析.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20/8/18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杭州地铁事故原因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杭州地铁事故分析一、事故概况2008年11月15日15时20分许,一段杭州地铁施工工地突然发生路面大面积塌陷事故,导致杭州萧山湘湖风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并下陷15米。十几辆行进中的汽车坠入塌陷处,基坑塌陷导致旁边河水倒灌向地铁坑道内,数十位施工人员困在坑内,这一事故死亡人数已确认17人,另有4人失踪。发生坍塌事故的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建设单位是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施工单位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四局,监理单位为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由事故现场图片可以分析得知,施工基坑采用明挖法,挡土结构为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采用钢支撑,基坑坍塌导致几乎所有支撑都发生破坏,从而导致了严重的事故。二、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分析1、天气、道路等客观因素坍塌所在地点风情大道一直作为一条交通主干道来使用,来往车流量大,包括不少负载量很大的大型客车、货车都来往于这条路上,这给基坑西面的承重墙带来太大冲击,由于杭州附近道路的整修,所有车辆均从风情大道通过,原道路设计车流量为3000辆/日,而发生事故阶段车流量达到了30000辆/日,超标了10倍。杭州地区土质情况复杂,属于淤泥质粘土,含水的流失性强,加之十月份杭州出现的一次罕见的持续性降雨过程,使得地底沙土地流动性进一步加大,从而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2、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岩土工程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结构工程相反,其相关设计规范都以地方规范为主,因而地区经验十分重要。工程设计单位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是一家北方的设计院,对杭州地区的土质不了解,从而导致了设计方案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地下连续墙设置深度不足,插入深度不到1倍,据西南交大地质专家曹教授分析,在杭州地区,因土层软,水量丰富,。这种深度可能是临界状态,可能会发生整体的滑移破坏,而整体滑移破坏即使不在施工阶段出现问题,正式运营也有可能出现问题,其内部如何加强都于事无补。3、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基坑施工阶段的三个原则:一、基坑的开挖必须分层、分段,且开挖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分层开挖控制在3米,分段开挖保证在15—20米;二、基坑必须先支撑后开挖,并把握好支撑的细节,基坑的变形要求在受控的状态;三、注意在雨天环境下基坑的及时排水,在完工后,要立即加固混凝土,确保基坑不变形。而在尽快缩短工期的要求下,以上三原则几乎全部遭到破坏。据有关媒体报道,工程设计图中,该工程呗分成了38段施工,每段由8米、,基坑必须先撑后挖,但据施工人员透露,他们已经挖进去很远了,甚至连土都已清运出去了,支撑还没做上去,这直接导致发生事故后在坑底作业的工人没有了逃生的机会。由于杭州土质含水量高,这样的地质,不仅要基坑内降水保证土质干燥,基坑外也要降水,使得内外压力差尽量减小。然而就目前所见,施工部门并没有做坑外降水。4、事故前的预兆被忽视事故前一个礼拜,就有居民发现风情大道路面就有很多裂缝,宽两三厘米,这些裂缝延长到100米开外,一直延至湘湖小学附近,从机动车道到人行道,无一例外。多位钢筋班的民工证实,到工地工作不久,施工方就发现路面存在下沉。施工单位给予的解释是车辆荷载导致路基产生裂缝,但进行修补措施之后仍存在问题,但作为从事岩土工程施工的专业人员,必然知道路面开裂一定与基坑有关系,但工程已经进展到浇筑地板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