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在开始这个容之前,我们先思考几个问题:(1)你从小最想得到却一直没有得到的东西是什么?(2)你从小一直没被满足的心理需什么?(3)你小时候常常会产生怎样的情绪?(4)你身上的敏感点是什么?也就是说你最不想让别人提到哪些容?(5)你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6)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你通常用什么方法来缓解?(7)你们的家庭规则和生活习惯是怎样的?(8)父母的关系如何?你与父母哪一方的关系更好一些?(8)你在家里排行第几?你是否嫉妒你的兄弟姐妹?(10)影响你一生的决定是什么?不难看出,这些都是我们与父母之间互动的体验,每个人的回答都会不同,即使是兄弟姐妹也不一样。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伴随或决定我们一生是否幸福快乐。原生家庭影响了我们什么我们一生有两个家,一个是父母给我们的家,是原生家庭;一个是我们自己结婚之后建立的家,是新生家庭。家庭塑造人,说的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和人格,奠定安全感,培养情商和价值观,家庭的关系模式决定了我们成人后人际关系模式。一位来访者说,因为与老公生气回了娘家,看到父母相互指责,忽然心里一动:这不是我自己真实生活的再现吗?她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爱指责别人,原来是在不自觉地重复父母的互动模式。可是,这些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但是好像受着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到时候又不由自主就去指责别人了,这次跟老公吵架也是这种情况。在人际互动中,我们会不知不觉按照我们在原生家庭中习得的模式,或者会反其道而行之。譬如,儿子很敬重父亲的人品,就会以父亲为榜样,模仿父亲的言行和处事风格。反之,如果父亲有恶习,儿子非常厌恶,孩子将来有可能成为一个自律性很强的人。在择偶问题上,如果女儿得到了父亲很充足的爱,而且敬重父亲的人品,将来就会找到与父亲类似的另一半。如果小时候父亲工作忙,对女儿关注很少,女儿长大后就会寻找一个工作平庸,但是能时刻陪伴自己的人做伴侣。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况,原生家庭中父母一方的某些恶习,会在孩子身上强迫性重复。虽然孩子厌恶父母身上某些行为,但是长大后有时候会重复父母的这些行为。我的来访者小钱就是这样,小时候因为母亲外遇父母离婚,离婚后她跟着父亲生活,家境的窘迫和别人白眼让她性格很倔强。因为自卑和对婚姻的恐惧,她嫁给了一个远不如自己的老公。结婚几年后,她发现自己的老公与别的女人暧昧,她受到很大打击,一方面担心老公离开自己,一方面又无法原谅老公的过错。于是产生报复心理,在外面找了一个情人。但是她陷入了更大的纠结:明明自己最讨厌妈妈的行为,为什么自己也会如此呢?除此以外,原生家庭还会让我们拥有一些心理情结或心理按钮。每个家庭都不是完美的,小时候没有满足的愿望、父母有意或无意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创伤等,都会成为我们长大后的心里情结。当遇到类似场景或相似事物刺激,就像碰到了没有痊愈的脓包,过去的伤痛会让我们产生与当时事件不相称的痛苦体验。譬如,遭受过家暴的孩子忍受不了配偶对自己动手;经常听母亲抱怨父亲无能的孩子,会受不了丈夫的老好人脾气;自己小时候爱哭、被嘲笑的孩子,对妻子的眼泪不但不为所动,还大动肝火。心里情结还包括:怕不公平、怕被忽视、害怕被批评、怕与人关系太近等。一位来访者讲过这样一件事,小时候,他父母对他期望很高,经常会为了激励他说“你看别人家谁谁谁学习多好”“人家拿了多少奖状”,他当时非常愤怒,却不敢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