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书法文化精神与美学特征5000多年前,象征着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在往后的岁月里,汉字以动物骨骸、石头、金属、竹简、纸帛等为载体被表现了出来。漫长的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汉字的美学表达史。“文章千古事,书法万年传”,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到了现代,由于人类传达信息和交流的工具已从文字书写到了敲打键盘,所以汉字被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汉字的书写更多的是作为书法艺术的形式而保留。所以,当代书法从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取法素材、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于中国文化的断层,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美学理论和文化内涵也发生了前后断代的现象,社会上产生了各种书法思潮和书法现象,这与当代书法没有形成统一的美学共识是息息相关的。由于对传统文化的遗忘和对汉字本身信仰的缺失,我们已对汉字失去了敬畏之心,我们已没有“书,心画也”的精神追求,更没有汉字浸润的那些中国精神,书法好像成了照葫芦画瓢的工匠活。书法不是为了风雅,为了抒发,为了追求,而是成了挣钱的工具。今天的书法界以学“二王”的程度为衡量书法好坏的标准,于是书法界像选秀一样,选出的几乎全是“二王模仿秀”的获奖者,但是这些模仿秀却没有搞懂书法的美在哪里,也没搞懂书法艺术的精神和灵魂。现在所谓的职业书法家很多,靠书法展览走向成功的书法家也很多,但是这样的书法家能否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考验还是个问题。书法家如果没有文化的底蕴,光写一幅形美而没有文化精神的书法作品,艺术生命不会走的太远。书法的本质是汉字文化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如果把书法与中国文化隔离开来,容易沦落为工匠。有人认为,今天的书法家已经职业化、专业化了,把字写好就行,因为今天的书法已经脱离了实用性书写而走向纯艺术化的轨道了。其实,这种说法忽略了书法的本质。书法不论如何发展,其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仍然是书法的艺术魅力所在。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一定要了解书法的美学精神,书法为什么美?中国的书法艺术从美学来讲,自然之美很重要。中国汉字是源于祖先对自然与人的心灵观照的自然产物,它是源于自然的象形文字,所以自然美是书法美的根本特征。书法的象形是由实物形状的描摹得来,所以汉字往往具有图画的意味。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数次大的演化,仍未打破基本造型法则。由此看来,汉字的结体,它既作为人的事和情的载体,又依赖于自然界万物。书法艺术来源于自然,也必须依赖于自然的客观存在和要求才能体现美学精神。自然美,来自于书法作品的真率,它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书法的自然美很大程度来源于它独特的工具和材料。“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工具优势的生动概括。由于毛笔运笔技巧丰富多样,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视觉形象,加之宣纸的吸水、柔软和毛涩的性能,使毛笔的技能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纸上云烟,线间沟壑,笔下风声,令我们想到自然风光。所以书法必须回归自然本性,而自然本性是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而获取的。书法的玄秘是和宇宙万物同道同法的。张旭看到“公主与担夫争道”及音乐的吹打之声,顿悟笔法的龙蛇翻转之妙,观看公孙大娘舞剑,方知书法的精髓;怀素观夏天云层变化,即得“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的意趣;黄庭坚见船夫划浆而受启发得到了书法的神韵。所有这些,见证了书法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所以书法一定是融汇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书法是人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