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6年高考化学考点变化解读及复习对策
绍兴县鲁迅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
一、2006年高考理综考试(化学部分)大纲修订说明
(一)修订的总体情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制订是在总结全国统一高考命题工作,包括分省命题工作,并广泛征求分省命题省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的。根据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分学科排列的实际,2006年《考试大纲》的修订继续坚持分学科的方式,使能力要求、考试范围更加符合各学科命题的实际。具体情况参看“二、学科的修订情况”。
《考试大纲》的基础上,2006年《考试大纲》把“命题指导思想”更名为“命题要求”,并将“命题要求”的具体内容表述为“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这一改动使“命题要求”的叙述更加符合命题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方向,突出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查考生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
《考试大纲》的题型示例部分,增加了一些试题,这些试题除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题目外,还包含了分省命题省市编制的题目,希望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全国统一高考命题,包括分省命题试题的题型情况。
(二)化学学科考点变化及解读
(1)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2)增加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要求。
(1)烃及烃的衍生物结合同系物原理加以应用。
(2)有机物的“缩聚反应”。
(3)“二氧化硅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1)新能源的开发由“了解”变为“初步了解”。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掌握”变为“理解”。
:
理综《考试大纲》化学试题共40题,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换了11题。试题更换的原则是:去掉原《考试大纲》中目前看来已经超纲或偏难、偏陈旧的试题,换上有新意的、来自2005年理综的全国卷、北京卷,江苏卷单科卷的试题。
【解读】
化学学科增加的“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考点,体现了高考较强的导向性——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增加“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要求”,是对考生常规性的考查,这项能力也是作为高中毕业生必须掌握的能力。
考纲中,将新能源的开发由“了解”变为“初步了解”,另将两处考点的能力要求由“掌握”变为“理解”,都降低了能力要求,难度有所下降。将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如
“烃及烃的衍生物结合同系物原理加以应用”、“有机物的缩聚反应”删除了,这符合高考的精神。
在高考中,化学试题同样突出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离子反应、pH计算、盐的水解、重要的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学实验等。以这些主干知识为载体,测试考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