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2008年高考复习历史热点专题.ppt

格式:ppt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08年高考复习历史热点专题.ppt

上传人:机械CAD论坛 2011/11/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08年高考复习历史热点专题.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8年高考复****历史热点专题:
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
双峰一中姚玉辉
【热点点睛】
一、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胡***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二、 3月18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我在想,在今后的5年,要使中国的经济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有一个更大的提高,使社会进步有一个更大的推进,使改革开放迈出更大的步伐。”
【知识链接】
一、以民为本——中国古代民生思想与治国实践
“民生”的思想主张:
提出了“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兼爱”、“非攻”、“尚贤”,代表了平民利益。
“仁政”, “民贵君轻”; “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1)孔子:
(3)孟子:
(2)墨子:
“民生”思想的治国实践:
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使秦国经济发展,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①春秋:
②战国:
(1)重视民生:
王安石变法,理财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驰,对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兴科举”,形成“贞观之治”。
唐玄宗“选贤任能”、“大力发展生产”、“限制佛教”、“实行募兵制”、“大兴文治”,形成“开元盛世”。
③唐朝:
⑤明清:
④北宋:
(2)忽视民生:
①夏桀暴虐无道,狂妄自大。后,汤起而灭之。
②商纣王大建宫殿苑囿,生活腐朽;作“炮烙之刑”残害百姓;实行“人祭”“人殉”等残酷的奴隶制。导致商朝灭亡。
③周厉王贪财好利,残害剥削百姓,引发“国人暴动”。
④秦始皇: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引发农民起义。
⑤隋炀帝暴政,导致隋朝灭亡。
⑥明朝后期加派“三饷”,引发陕北起义。
二、民生主义——中国近代民生问题的提出、发展和实践
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耕者有其田”和“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设想,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1924年又提出“新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
:
:
三、执政为民——新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失误与成功
1. 失误:
(1)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反右倾”斗争。
(2)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文化大革命。
:
(1)建国初:
①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到土地,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②恢复经济的措施: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合理调整工商业、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③三大改造。剥削制度的消灭,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彻底解决民生问题创造了条件。
(2)十年探索、十年“文革”期间:
①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
②1960年,“八字”方针的实行;七千人大会。
③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