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2009年安徽省高考数学新课标卷.doc

格式:doc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09年安徽省高考数学新课标卷.doc

上传人:机械CAD论坛 2011/11/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09年安徽省高考数学新课标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9年安徽省高考数学新课标卷
命题趋势分析及备考建议
【从2004年秋季开始,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率先实施新课程标准实验,且实施新课标高考已有两年,江苏省去年已进入新课标高考。2009年又将有福建、浙江、辽宁、天津、安徽5省市实施新课标高考。关注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数学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为“课标考纲”)、《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新课程标准数学科考试说明》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考纲”)的差异,领会“课标考纲”的精神,把握“课标考纲”的本质,科学有效的备考,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其实,自主命题的各省的新课标考纲都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全国新课标考纲编写的,且不会超出此范围。全国新课标考纲自从2006年底制定以来变化不大。主干知识没有太大变化,正所谓“保留主干,去其枝蔓”。对新增内容的力度较大,但考查要求都不高,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及最基本的方法,在复习中,应突出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理解与应用。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讲清讲透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度;其次,新增内容大多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对于这些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内容,在复习中,要重视基本概念的应用背景,使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会合理利用相应的知识去处理,具备初步的数学建模的思想,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
新课标有两个核心理念:探究性、应用性。
根据基础性的要求,新课标高考试卷的整体难度一般不会太大。】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安徽省数学科(文、理)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考试的对象是安徽省2009年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认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理:系列2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文史(或理工)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
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要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理: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谈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谈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知识的要求由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这三个层次变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其中“课标考纲”的了解增加了模仿要求(可理解为类比);理解增加了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用数学语言对它们作正确的描述,能初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这一要求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是相符的,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这对学生的数学语言和应用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则相当于“大纲考纲”的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增加了能够对所列知识进行准确地刻画或解释、推导或证明、“课标考纲”中的要求更加明确,并对这三个层次的含义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