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政府经济学第五章政府经济行为与公共选择?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第二节西方国家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的政府经济决策?第三节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政府经济决策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一、公共选择的涵义?公共选择,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政府决策与微观决策的区别:前者通过政治程序决策,后者通过价格机制决策。?公共选择理论由 1986 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詹姆斯·布坎南提出,后经众多经济学家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经济学说。?二、直接民主中的公共选择?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一)全体一致原则?全体一致原则,是指由于所有人都能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收益,社会成员可就公共物品供给与其所需要征收的税收达成一致。即全体成员一致同意征收一定数量的税收,以提供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公共物品。?林达尔模型乙的份额甲的份额 TF E O`D 甲D 乙优点: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 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缺点: ①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 每个人都能真实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 ②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二)多数裁定原则? :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要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 2.“投票悖论”和“票决循环”?“投票悖论”:A优于 B,B优于 C,C优于 A。?“票决循环”:A和B选择, A获胜; B和C选择, B获胜; C和A选择,C获胜……?无最优方案? ?“投票悖论”和“票决循环”是由于选民的偏好状态或结构。?单峰偏好: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 ?多峰偏好:理想的结果多于一个。 E单峰偏好效应公共物品 F H 效应公共物品多峰偏好?选民偏好图,甲和丙是单峰偏好,乙是双峰偏好, 由于乙的双峰偏好,导致“投票悖论”和“票决循环”现象。只要选民存在多峰偏好,就有可能陷入“票决循环”而无最优方案。效用公共物品甲丙乙 9 ? 。最优方案使偏好落在所有偏好的中间。? 。选民在投票时相互做交易,使有关方案得以通过的情况。实际是一种政治交易,在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有利于改善公共物品供给。? 。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前后一致的决策。选民甲乙丙丁戊赞成的投资额 600 800 1000 1200 1400 ?三、代议民主制公共选择?在代议民主制度下,通过公共选择来决定政府经济活动的机制和过程有其特点。?(一)政治家的行为?政治家追求选票数量最大化,必然采纳中位数选民赞成的计划。选民人数政治家或政党的位置 X D 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