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QX-T 2011 电线结冰风险等级标准.pdf

格式:pdf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QX-T 2011 电线结冰风险等级标准.pdf

上传人:wangzhidaol 2016/4/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QX-T 2011 电线结冰风险等级标准.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2011 — XXXX 电线结冰风险等级标准 Risk classification criterion of wire ic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0年11 月) XXXX - XX -XX 发布 XXXX - XX -XX 实施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 2011 —XXXX I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气象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宏敏、张洪玲、姚俊英、刘春生。 QX/T 2011 —XXXX II 引言 电线结冰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构建电线结冰模型以及进行结冰等级划分必须要考虑气象因子的作用,找出形成电线结冰的临界气象条件以及其发生、发展所需要的气象因子。近年来, 各地、各部门从不同角度、采用不用的技术方法开展了电线积冰方面的研究,但没有一个成型的模式找出电线结冰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本标准将根据制定电线结冰与气象条件关系, 进而对结冰等级进行划分。但电线结冰发生发展的机制十分复杂,与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局地小气候、地形、海拔、线路设计等因素有关。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本标准需适时进行修订。 QX/T 2011 —XXXX 1 电线结冰风险等级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线结冰的命名、计算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及电线结冰的划分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出现电线结冰灾害的地区。主要用于描述电线结冰发生的条件、灾害的严重程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在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以标准都会被修定,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L/T 5158-2002 电力工程气象探测技术规程 QX/T 59-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电线结冰观测 Measureme nt of wire ice 气象观测站电线积冰架由两组支架组成,每组支架包括两根支柱和两根导线,观测站所记录的电线积冰资料是通过距地高度2m,,长1m的电缆上冻结着的冰进行测量和称重得到的。 电线结冰 wire icing 雨凇、雾凇冻附在导线上或湿雪冻结在导线上的现象,不包括附着在导线上的霜、干雪花和沾附的雨滴,因气温下降至零下而冻结少量的冰。电线结冰在气象、电力以及邮电部门叫法不一,本标准统一称为电线结冰。 雨凇 glaze ice 由较大过冷却雨滴碰撞冻结形成,形成时风速一般较大,气温为-1~-3℃;白色透明,结构坚硬, ~ 3 。 雾凇 rime ice 由过冷却雾滴碰撞冻结形成, 呈乳白色, 不透明, 在5m/s风速, -8℃条件下形成, ~ 3 。 积冰厚度 thickness of wire icing 导线截面上垂直于积冰直径方向上冻结累积冰层的最大线度数值,单位mm。 积冰直径 diamete r of icing QX/T 2011 —XXXX 2 垂直于导线的截面上冻结累积冰层的最大线度数值(导线直径包括在内),单位mm。 结冰重量 weight of icing 1m长导线上冰层的重量,当单纯雾凇直径达到15mm及雨凇、湿雪冻结物或包括雾凇在内的混合积冰直径达到8mm时,测定积冰的最大重量。单位g/m,取整数。 标准冰厚 standard th ickness of icing 3,并均匀裹在导线上的冰层厚度称为标准冰厚,。 设计冰厚 design thic kness of icing 设计冰厚为按设计规定要求, 经过重现期换算系数、线径、高度订正调整后的电线上的冰厚。如 500kv 导线的设计冰厚采用标准为离地 20m 高、 30 年一遇密度为 g / c m 3的标准冰厚。设计冰厚可根据设计要求而定。 4 电线结冰风险等级划分 电线结冰可能出现的气象条件 自然条件下的积冰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各地也不同,与气象要素中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降水类别、空气中含水量等因子密切相关,与地形、海拔高度、局地小气候等地理因子关系也很大,同时与积冰形成的微物理过程有关。表1给出了发生积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