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神舟飞船系列简介.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神舟飞船系列简介.doc

上传人:bai1968104 2020/9/7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神舟飞船系列简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神舟一号1999年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并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中国在原有航天测控网的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5神舟二号2001年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6神舟三号2002年试验项目“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飞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7神舟四号发射时间:2002年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8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新技术应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航天员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9神舟六号发射时间:2005年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技术应用:飞船的种类非常多,但最常用的是卫星式载人飞船。神舟六号飞船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起点很高,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其次是一船多用,航天员返回后,轨道仓可以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作为卫星继续利用半年,甚至可以在今后进行交会对接实验;第三是返回舱的直径大,最后是飞船返回,非常安全,在这方面已经进行过全面的测试。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主要反映在:首先是新材料领域,其次是电信领域,第三是图像技术,第四是特种食品,第五是特种纺织材料,第六是电子控制系统的进步,第七是生物医学体系的进步飞船改进神舟六号的改进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围绕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改进。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持续性改进。10神舟七号发射时间: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飞行任务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11神舟八号发射时间:2011年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对接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神舟八号将基本成为我国的标准型空间渡船,未来实现批量生产。飞船在前期具备57天自主飞行的能力基础上,已具备停靠180天的能力。神舟八号飞船电源帆板因为采用了新的太阳电池片,发电能力提高了50%。飞船的降落伞系统和着陆缓冲系统也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神八的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能力,拥有建设简易空间实验室,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