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趣的谐音》篇一:有趣的谐音《有趣的谐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2、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教学重难点: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课前准备: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A、出示故事《开会》。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B、自由读,说说哪里好笑。C、小结:这个笑话,是因为汉语方言的谐音引起的。谐音就是指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板书:谐音、一音多字)同学们,谐音现象是汉语特别的地方,它在别的语言中是不多见的。今天就让咱们一起遨游“谐音趣味王国”吧?2、引出课题。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1)学习书上的那些歇后语,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2)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4)根据汉字的谐音用法,进行个性创作。二、展示学习成果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1、我会读这些歇后语。2、这节课,我知道了歇后语是一种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带有谜语性质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利用谐音,是创制歇后语重要方式。3、我还知道了这些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二)趣识谐音1、谐音歇后语。①狐狸吵架——()篇二:有趣的谐音谐音古诗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思)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杨柳枝温庭筠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梧—吾,解—结)西洲曲南朝乐府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怜)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莲—怜)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谐音对联: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江围-姜维,旅步-吕布,槽巢-曹操)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橹速、帆快、笛清、萧和分别谐音:鲁肃、樊哙、狄青、萧何上联:狗啃河上骨下联:水漂东坡诗此联为一日东坡和佛印乘船游玩,看见一条狗在啃河岸上的骨头,东坡出此上联,谐音:狗啃和尚骨。佛印立刻把东坡写的诗丢进水里,对此下联,谐音:水漂东坡尸。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此联为一日东坡带家眷出去游玩,遇到佛印在水边挖蚌吃,于是出此上联。谐音:佛印水边寻‘棒’吃。佛印一听,以东坡带家眷而来而对,谐音:东坡河上带‘枷’来。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此联相传为【清代】钟耘舫之岳父下雨时挽留女婿的话,看似平常,实则用心良苦,绝妙异常。因为它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全联皆是古代人名。为:夏大禹:【夏】王名;孔仲尼:孔子字仲尼;姬旦:【周】武王之名;杜甫、刘禹锡:【唐】诗人;子莫、颜回:孔子的弟子。因难度太大,据说至今无人能对。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下联:伤足跟,惧侵身,无医、没药安期生。(因为原对无下联,本人尝试一对)此联为上联的另一版本。我的谐音【商】祖庚:【商】王名;姬寝生:【春秋】郑庄公之名;吴懿:【三国·蜀】大将;梅爻:《封神榜》里的人物;安期生:【汉】仙人。)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此联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