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2012碧河少数民族村寨规划书.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2碧河少数民族村寨规划书.doc

上传人:wwlgqnh 2020/9/10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2碧河少数民族村寨规划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碧河村规划书(送审稿)中共芷江侗族自治县碧涌镇碧河村支部委员会芷江侗族自治县碧涌镇碧河村村民委员会二○一二年三月碧涌镇基本概况碧涌镇位于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边陲湘黔两省五县市(芷江县、洪江市、新晃县、会同县、贵州天柱县)十乡镇交界处,扼两省一县四乡镇交通咽喉,自古有“两省通衢”之美誉。明清时期,更是湘黔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留存下了许多人文和自然景观,碧涌八景依然存在,有保存完好的碧河桥,著名的狮子口、燕子岩等。因神话传说而引人入胜的有茂坛、进宝冲两处;因建筑古迹而闻名的有:碧河侗寨;因革命业绩而令人神往的有:燕子岩战壕、七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有芷江林海之称。“碧水绕山城,鸡鸣两省闻”,碧涌的边贸历史由此而兴。碧涌不愧为融绿色、神话、红色为一体的边贸重镇。现在,碧涌不论从版图面积、区域位置、边贸历史、自然资源和市场规模等方面,都远远优越于周边乡镇,具有不可替代的“龙头”优势,是理所当然的边贸中心。碧涌西距芷江县城42公里,东距贵州天柱县城38公里,是芷江、洪江通往贵州的西南大门,省际边贸往来的重要窗口,随着芷江至贵州天柱省道公路立项全线改造升级,碧涌镇承担着芷江面向贵州展示形象的历史使命,是芷江与贵州天柱实现经济、文化对接交流的重要通道和连接点,随着托口电站的建成,碧涌将会成为芷江、洪江、天柱旅游的新驿站,在芷江经济发展上具有越来越突出的战略地位。碧涌是一个以侗族为主,汉、侗、苗等多种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乡镇,是芷江四大镇之一芷江侗族自治县由来的发源地,又是芷江西南片物流、人流集居中心镇。全镇共辖14个行政村及1个居民委员会,161个组,4387户,,其中侗族人口占98%以上,全镇总区域面积93平方公里,其中集镇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45亩,林地面积亩,。主要以盛产烤烟、桐油、茶油、杨梅、苹果梨、林木等闻名,是全县侗族最典型最集中的少数民族镇,这里侗族民俗浓郁,侗族文化丰富,民间艺人达200余人,以唱酒歌,山歌而有名。碧河特色村寨简介 碧河村位于碧涌镇东南部,距集镇2公里,全村7个组,共858人,侗族少数民族858人,占总人口的100%,人平均纯收入2298元。寨子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侗族风貌,四周碧山巍峨,古树茂密,原始植被保存得相当完好;保留着芷江最大的侗寨吊脚楼群落,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前后院落相通,户户相连;碧河穿寨而过,干净透澈、毫无瑕疵;一座修建于清代的石墩风雨桥将南北侗寨巧妙连接,形成小桥流水人家,构筑成美丽的侗乡世外桃源。这里不仅是吊脚楼之乡,而且有名的是歌舞之村,是芷江侗族文化的发源地;这里的百姓热情好客,善歌善舞,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现有各类民间艺人100多名。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群众欢聚一堂,举行各类民族文娱活动,歌类尤其出名,有酒歌、情歌、山歌、河歌、叙事歌等;要进入侗寨,客人首先得喝上三杯“拦门酒”,并和侗乡阿妹对唱山歌;碧河酒歌队多次赴外地参加侗族歌舞比赛,名声享誉湘黔地区。村寨主导产业是茶油和竹鼠,现有油茶林900亩,,榨油1125公斤;特色养殖业“竹鼠”,现有378只,预计年收入6万元;其他民族特色产业如侗乡手工业(布鞋、鞋垫、刺绣、银器、斗笠等)、烤烟、土曲米酒、金秋梨也在稳步发展,逐步壮大。未来的几年,碧河村寨将抓住“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