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一、中国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变迁辛亥革命至解放前(1868—1948)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7)改革开放至今(1978—)南京的绿化建设各地城市的公园建设城市绿化“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建设“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大地园林化”“分散集团式”布局原则近代中国城市绿地建设是数量少、品质差。原因:战争的不断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地下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意识到绿地的作用。积极意义:公园可供大多数人游憩的绿地类型已经出现,并在一定时期得到发展,对中国现代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起到推动作用。1868年建成的上海外滩公园将市区分成二十几个相对独立的建设区,其间用绿色地带相隔离,将园林、绿地、菜地、果园、苗圃及部分农田等都作为绿化隔离带的一部分。北京市总体规划图(1958年)二、°407′-109°49′北纬33°39′-34°45′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古城墙?周秦汉唐四大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鸿门宴故址古城墙秦始皇陵兵马俑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西安钟楼西安园林绿化发展概况西安园林绿化发展结合汉唐长安城人工引水历史,再现“八水绕长安”盛景和“泾渭分明”的自然人文景观。公园与绿地建国后,挖掘人文历史和园林史,兴建大型公园、绿地,构成城市生态建设的框架。传统空间格局继承唐长安城棋盘路网和轴线对称的整体格局,以及由街、巷、院、坊构成的空间层次体系。改造原有绿化道路和新建道路配置,形成了乔、灌草(花)搭配的多层次复合绿化结构。“公共园林”,关注其休闲游憩职能,关注其分布数量、形态特征、选址位置等具体问题。以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为背景的,同属于中国城市规划的起步阶段。由于长期的战争创伤及有限的经济能力,城市的工作重点放在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集中在为工业发展服务,尤其在大企业选址上。详细安排:①文化休息公园②区公园③小游园与街心花园④儿童公园⑤林荫道选择根据:①历史上名园或宫廷所在地②地形别致不宜于建筑的地段③可能有水面的地区④原有公园及树木较多的地区⑤名胜古迹或遗迹的地方规划背景规划理念编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