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有效开发与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研究
摘要: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革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①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们为了提高所谓学生的素质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的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小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现在看来,这种观念不能适应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就必须合理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说起课程资源,其概念是非常丰富的。它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等。”从广义来看,只要有助于课程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之物,无论校内还是校外,也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均为课程资源;从狭义来看,指可以直接为课程实施服务之物。
目前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详细列举了教科书之外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纸介质的书报杂志、影视、音像、计算机、网络等媒体,演讲、辩论、讨论、表演等形式,博物馆、纪念馆、风景名胜等场所,以及日常生活、重要文件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即语文课程内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既然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如此丰富,那么对它的合理开发和使用应该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一、有效开发和使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意义
(一)、继承传统语文教学有效经验的需要。
传统语文教学强调必要的语文知识的积累。而在这种语文积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掌握最基本的文字符号,积累大量的词汇等。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才有可能真正学好语文这门学科。而一般情况下语言材料都不会是孤立存在的,肯定是以一定的文本为载体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是语言典范的积累,如记诵古今中外精彩的语篇章等。语言典范往往包蕴着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还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的成功范例。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积累语言典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手段。三是语言规律的积累,通过听、读理解语言,通过说、写表达思想感受,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关键。而小学生理解语言规律,是在长期模仿学习、语言实践中通过反复多次的感性接触进行的,这就势必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读、写来达到这一目的。由此可见,语文的积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以大量的阅读材料为依托,通过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而事实上,以语文学科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强调语文积累是学好语文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语文学科特性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首先,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1)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一个婴儿从生下来就要呀呀学语,学会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