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肝脏肿瘤的导管介入治疗术.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肝脏肿瘤的导管介入治疗术.doc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20/9/14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肝脏肿瘤的导管介入治疗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操作名称肝脏肿瘤的导管介入治疗术[返回]适应证肝脏肿瘤的导管介入治疗术主要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且主要是晚期患者,因病情较晚,疗效不好,愈后差,早期、中期肝癌患者列为介入治疗的主要对象,待介入治疗后酌情行外科手术切除或“带瘤生存”。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相当常见,由于正常肝脏具有双重血供即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以及肝脏有丰富侧枝循环,故对肝动脉进行栓塞不致引起肝功能衰竭。肝动脉导管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适应证:①不能外科手术切除或对化疗、放疗无效的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②肿瘤巨大,难以手术,经动脉栓塞化疗后,使肿瘤缩小,进行肝脏肿瘤的二步切除术。③肝脏肿瘤破裂出血。 肝脏转移性肿瘤多来源于肺、胃、结肠部位的恶性肿瘤。也可见于胰腺或胃肠道原发性内分泌恶性肿瘤,因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均属重要脏器,大部分患者已属晚期,一旦发生肝脏转移时,多数已不能手术。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是肝动脉栓塞[返回]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患者,因疗效差,并发症发生率高或预后极差等多种因素,不宜采用介入治疗:①肝细胞性黄疸;②门脉主干阻塞者;③肿瘤已超过整个肝脏的70%;④肝硬化明显,肝功能严重受损,肝功能属childC级;⑤腹水;⑥恶病质;⑦全身广泛转移。[返回],取得患者的合作。,明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适应证。[返回],向上行走至腹腔动脉,进入肝固有动脉是放置导管最理想的部位。肝脏组织是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的,正常肝组织的血供约25%来自肝动脉,而肝脏肿瘤90%~95%以上的血液是由肝动脉供应的。其次是由肝副动脉、右膈下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肝内侧支之间的代偿性侧支循环可很快建立起来。所以只要门静脉未完全阻塞,肝动脉及其侧支的栓塞是不会引起肝组织坏死。肝动脉栓塞常选用碘油、明胶海绵作末梢血管栓塞,必要时再用钢丝圈加强,即先将碘油或者小块的明胶海绵与生理盐水或造影剂混悬液注入肝动脉,使之栓塞肝动脉的细小分支,再用钢丝圈栓塞肝动脉近端,使肝脏肿瘤产生持久的非血管化。在肝动脉栓塞的同时,将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阿霉素、顺铂、卡铂、5-氟脲嘧啶与栓塞剂或造影剂混合,一同灌注入肝动脉。近年来栓塞剂的研究和使用有较快的发展,中药白芨、鸦胆子油制剂、抗癌药物碘油乳剂、药物微球等栓塞剂用于肿瘤动脉栓塞,均可收到较之单纯栓塞更显著的治疗效果。若导管能选择性地进入肿瘤动脉,则可用无水乙醇等液态栓塞剂。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是目前非手术治疗常用措施之一,多在肝动脉药物灌注之后施行,以阻断肿瘤的动脉血供,使癌组织细胞发生萎缩坏死,肝区疼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在50%以上,并可使部分患者重新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少数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可使肿块消失。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随着导管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栓塞剂的研究发展,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5年生存率可达5%以上,二期手术率达30%。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右上腹部疼痛、呕吐、恶心、发热,肝功能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暂时性升高,如果栓塞剂误入胃十二指肠动脉,可出现剧烈上腹部疼痛和上消化道出血。胆囊动脉被误栓,则可能发生脏器的缺血、坏死,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