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天津分中心高等数学班级讨论总结
谈理念,我们在精英教育阶段的理念,是培养精英;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强调的是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郭教授讲的中美数学教育的各有侧面,重理论与重应用的结合,这正与我们当前的教育理念相吻合。我们,尤其工科,更应重视应用。但有一点,重视概念的教学是共识的。无论是重理论还是重应用,都是必须的。理论和应用无明显界限,应该做到结合的恰到好处。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理念中不适应的地方
学生由小学到中学这样一路上下来之后,已经习惯于老师把题型和做法总结起来,然后“填鸭式”的“填”给他们,他们已经习惯于中学的应试教育了,他们更看重于“老师的所讲内容,期末考试考不考”,更关心“我的考试及不及格”,致使教师有一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沟渠”的感觉。因此应该从根本上,从大范围上改变过去的教育理念,让中学和大学的教育理念相协调。
另一方面,一些本科院校教师受到太多的制约,不得不把“重概念,重思想,重应用”的教学转化为“应试教育”。比如:某某学校实行“考教分离”的同时实行“学生选老师”的制度。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讲概念和应用多了,势必题型和方法的总结和讲解也就减少了。而现在大多数的期末考卷还是侧重考一些解题技巧。这样就会使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从而导致选该名教师的课的学生就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促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尽可能多的在课堂上讲一些题型和解法,使得学生更有机会获得高分。总之,教学理念的改革需要有各个不同方面制度的协调,尤其是考试制度,教师讲授水平的评判制度等等。
对于高职类的学校的教师,自己出考题,自主性就更强一些。教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的人才为目标,围绕着“必须够用”这四个字进行教学,反而强化概念和应用,这方面就做的要比某些本科院校好的多。可以侧重于数学概念的引入,从现实的需要或概念的背景为平台,而对具体解题技巧不做深入要求。比如可以从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的,而变化总有个快慢程度,也就是变化率的问题,从而引入导数,导数就是反应变化率问题的。对导数的求法,只讲授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这样余下来时间也可以讲授一些导数的外延,用导数解释一些实际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老教师力求完美,什么都舍不得扔。在学校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开课课时是由学生的所在院系去定,他们想加专业课的课时,就削减像高数这样公共基础课的课时,有时甚至都没有拿到学校的学术委员会上讨论或去其他学校调研,直接自己就定下来不讲哪一部分,还要数学的老师去跟他们讲,这部分有多重要以及数学的连贯性。这种情况在某些大学也是很常见的,有时一门自认为很有用,很能训练学生的能力的数学课(打个比方:数值计算方法课)就直接被他们从培养计划中删除了。因此,数学的教学需要得到各个层面的人去重视,尤其是领导。如果领导不重视,教师在下面推行什么教学理念都是白费。
对于高职院校,教材基本上都使用教委指定的通用性强的教材,但是特殊性差一些。比如说航海院系的学生上高数课时,教师想举一些具体对应学生专业的实际的例子,但是目前各种教材上很少有。因此,教学理念的改革应伴随着教材的改革。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数学作为工具学科的服务功能,应多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有针对的教学,这样效果会更好。但是对于工科院校,要数学老师授课时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这是比较困难。教师也只能做到课本上有,如与物理方面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