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地下水环境工程复习题.docx

格式:docx   大小:4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下水环境工程复习题.docx

上传人:mazhuangzi1 2020/9/20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下水环境工程复习题.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下水环境工程复****题地下水环境工程复****题极性使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导致0~4C范围内水的体积“热缩冷胀”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温度(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压力(随压力增加而下降)。对于二组分稀溶液,加入非挥发性溶质B以后,溶剂A的蒸气压会下降。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平衡状态下,气体在液体里的溶解度(物质的量分数)和该气体的平衡分压成正比。Pb=kc,BL_CB⑸Clausius-Clapeyron方程:描述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果T1<T2,则C1>C2,即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在封闭体系的碳酸平衡中,pH<,S2很小,[CO32-]可以忽略不计,水中只有CO2(aq)、H2CO3、HCO3-,可以只考虑一级电离平衡;当溶液的pH>,[H2CO3*]可以忽略不计,水中只存在HCO3-和CO32-,可仅考虑二级电离平衡。,H2CO3*在各碳酸盐组分中的含量最大;当pH>,CO32-在各碳酸盐组分中的含量最大;<,HCO3「是水中各碳酸盐组分中的主要组分。在封闭体系中Ct始终不变,但是在开放体系中,Ct则是可以变化的,随着溶液pH的升咼而升咼。天然水碱度的主要形态:OH-、CO32■和HCO3-。总碱度=ct(S1+232)+Kw/[H+]-[H+]某碳酸盐系统的水样的pH=,已知碳酸电离平衡常数pK1=,pK2=。测定总碱度时,***。贝U水中总无机碳的浓度ct=-3mol/L。硬度的表示方法:mg/LCaCO3:以1L水中所含有的形成硬度离子的质量所相当的CaCO3的质量表示。。:10mg/LCaO为1德国度,10mg/LCaCO3为1法国度,以度表示而未指国名时通常指德国度。 =°阿列金天然水分类法:首先按优势阴离子将天然水划分为三类:重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和***化物盐类。然后在每一类中再按优势阳离子划分为钙质、 镁质和钠质三个组。每一组再划分为四个水型,共 27种水。I型HCO3一Ca2Mg2n型HCOJ<Ca2++Mg2+cHCO「+SO:-川型HCO3—SO:Ca2Mg2或CKNa"型HCO3--O[13][C]CaI型代表碳酸盐、钙组、I型水,即:阴离子中 HCO3-最多,阳离子中Ca2+最多,而且HCO3-量大于(Ca2++Mg2+)的水;[Cl]Na川型代表了***化物、钠组、川型水。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芳香族化合物在反应中不能被完全氧化)及某些还原性离子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COD越高,表示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目前常用KMnO4(CODMn)、KCr2O7(CODCr)测定水中的COD,单位:mg/L。地下水污染:凡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统称为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的特点:隐蔽性、延缓性、难以逆转性 。地下水污染途径按水力学特点可分为:1■间歇入渗型:特点: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周期性地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种渗入多半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者呈短时间的饱水状态连续渗流形式。污染源一般是固态而不是液态。无论在其范围或浓度上,均可能有季节性的变化,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连续入渗型: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染溶液不断地渗入含水层。在这种情况下,或者包气带完全饱水,呈连续渗入的形式渗入含水层,或者包气带上部饱水呈连续渗流的形式,下部不饱水呈淋雨状的渗流形式渗入含水层。连续入渗类型的地下水污染,其污染组分是液态的。最常见的是污水聚积地段(污水池、污水渗坑、污水快速渗滤场、污水管道等)的渗漏,以及被污染地表水体和污水渠的渗漏,其主要污染对象多半是潜水。上述两种污染途径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污染物是从上而下经过包气带进入含水层。越流型:污染物通过层间越流的形式转移入其它含水层。越流污染的来源可能是地下水环境本身,也可能是外来的,它可能污染承压水或潜水。越流型:特点: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的形式侧向进入含水层,即或者通过废水处理井,或者通过岩溶发育的巨大岩溶通道,或者通过废液地下储存层的破裂进入其它含水层。径流型污染的污染物可能是人为来源也可能是天然来源,可能污染潜水或承压水。 (需清楚各种途径的主要特点、污染源、主要污染对象等。看图)病毒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的主要过程: 吸附和失活。这两个过程使得病毒在迁移过程中数量不断减少,即产生病毒衰减。病毒在土壤和地下水中迁移受到三方面的控制:(1)可逆吸附的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