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儿科考试重点总结.docx

格式:docx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科考试重点总结.docx

上传人:6188 2016/4/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科考试重点总结.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执业医师考试~~~~ 儿科学~~~~~ 考点速记!!!! 来源: 华磊的日志儿科学 1 绪论围生期:妊娠 28 周到产后 1 周。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到生后 28 天。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生长的时期。女( 11 、 12~17 、 18 ),男( 13 、 14~18 、 20 )。 2 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1、体重增长出生后一周:生理性体重下降前半年: 600~800g/ 月前3 月: 700~800 g/ 月后3 月: 500~600 g/ 月后半年: 300~400 g/ 月 1~2 岁: 3kg/ 年 2~ 青春期: 2 kg/ 年公式计算 3~12 月(月龄+ 9) /2( kg ) 1~6 岁年龄×2+8( kg ) 7~12 岁(年龄×7–5) /2( kg ) 2 、身高( cm ): 年龄×6+ 77 3 、胸围: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 1~2cm ,约 32cm ;一周岁时头围和胸围相等为 46cm ;以后则超过头围。 4 、前囟门: 12~18 月闭合。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闭合过晚:见于佝偻病、克汀病、脑积水。前囟饱满:见于脑膜炎、脑积水。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患儿。后囟门: 6~8 周闭合。 5 、腕骨骨化中心:共 10 个, 10 岁出齐。 2~9 岁的数目为:岁数+ 1。 6 、牙齿:2 岁以内乳牙数目= 月龄―4~6。 7 、克氏征(+) —— 3~4 月以前正常。巴氏征(+) —— 2 岁以前正常。小儿出现的第一个条件反射:吸吮反射(生后 2 周出现)。 8、2 个月——抬头。 6 个月——独坐一会。 7 个月——会翻身,独坐很久,喊“爸爸、妈妈”。 9 个月——试独站,能听懂“再见”,不能模仿***的动作,但看到熟人会伸手要人抱。 1~ 岁——能说出物品和自己的名字,认识身体的部位 9 、克汀病: 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不成比例,上身大于下身。 10 、身长中点 2岁——脐下 6岁——脐和耻骨联合上缘之间 12 岁——耻骨联合上缘 3 儿童保健卡介苗生后 2天~2 月(﹥ 2 月首次接种前需作结核菌素试验) 乙肝 0、1、6月脊髓灰质炎生后 2、3、4月白百破生后 3、4、5月麻疹生后 8月 4 营养性疾病 1 、测量皮下脂肪厚度的部位——锁骨中线平脐处皮下脂肪消减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2 、营养不良消瘦—缺乏能量水肿—缺乏蛋白质皮下脂肪厚度轻度: ~ ( cm ) 中度: 以下(cm) 重度:消失营养不良最先出现的症状——体重不增。重症营养不良的体液改变:总液体量增多,细胞外液呈低渗性。 3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人体维生素 D 的主要来源:皮肤合成的内源性 D3 病因: ①日光照射不足:冬春季易发病。②维生素 D 摄入不足。③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人工喂养者易发病。④维生素 D 需要量增加:生长过快。⑤疾病或药物的影响导致 –( OH ) 2D3 不足。临床表现初期: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枕秃。无明显骨骼改变, X 线大致正常。激期:骨骼改变①颅骨软化:多见于 3~6 月婴儿。②方颅:多见于 7~8 月以上婴儿。③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④出牙延迟. 胸廓①肋骨串珠(好发于 1 岁左右,因骨样堆积所致,在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可看到钝圆形隆起,以 7~10 肋最明显。) ②肋膈沟③鸡胸或漏斗胸四肢①腕踝畸形:手镯或脚镯②O 形腿或 X 形腿生化检查: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骨骺软骨盘增宽。 X 线: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恢复期: X 线: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治疗:口服维生素 D 早期: ~1 万 IU/ 日激期: 1~2 万 IU/ 日(1 个月后改预防量) 4 、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临床表现: ①惊厥。②手足抽搐:幼儿和儿童期的典型表现。③喉痉挛。④隐性体征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面神经征: 用叩诊锤轻叩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 出现眼睑和口角抽动为阳性, 新生儿可呈假阳性。治疗:止惊——补钙——维生素 D 止惊:苯巴比妥,水合***醛补钙: 10 %葡萄糖酸钙 5~10ml ,加入到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稀释,缓慢静脉注射。惊厥反复发作者每日可重复使用钙剂 2~3 次。小结:发病机制佝偻病——甲状旁腺代偿功能升高。 VD 缺乏性佝偻病——甲状旁腺功能不足。 5 、体重 6kg ——每日 8 %糖牛奶量 660ml ,水 240ml 蛋白质脂肪糖﹤4岁 15 % 35 % 50 % ﹥4岁 10 % 30 % 60 % 5 新生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