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动物的灭绝] 1、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 2、过度开发 3、盲目引种 4、环境污染 1、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 50% ,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导致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境,沦落到灭绝的境地,而且这种事态仍在持续着。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 67%的物种遭受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 2、过度开发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 100 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北美旅鸽曾有几十亿只,是随处可见的鸟类,大群飞来时多得遮云蔽日,殖民者开发美州100 多年,就将这种鸟捕尽杀绝了。当 1914 年9月最后一只旅鸽死去,许多美国人感到震惊,眼瞧着这种曾多得不可胜教的动物竟在人类的开发利用下灭绝, 他们为旅鸽树起纪念碑,碑文充满自责与忏悔: “旅鸽,做为一个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灭绝了。” 3、盲目引种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 ,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 400 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并引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 44种)灭绝了。 1778 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 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 15世纪欧洲人相继来到毛里求斯, 1507 年葡萄牙人, 1598 年荷兰人把这里做为航海的中转站,同时随意引入了猴和猪,使 8种爬行动物, 19种本地鸟先后灭绝了,特别是渡渡鸟。 4、环境污染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科学家发现,对环境质量高度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正大范围的消逝。温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强化,栖息地的分割、化学物质横溢,已使蝉噪蛙鸣成为儿时的记忆。与其它因素不同, 污染对物种的影响是微妙的、积累的、慢性的致生物于死地的“软刀子”,危害程度与生境丧失不相上下。注:生境消失指各种因素引起的森林和草地等大面积减少。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表中的“生境消失”是指在。(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生存的影响。(2)从上表结果分析,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首先通过食物链的缩短或减少,而降低生态系统的能力,从而破坏生态平衡。自动调节生态系统[ 动物没绝给人类带来的后果] ①减少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②减少人类对物种的积极应用③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④影响下一个动物⑤对庄稼及食物的影响⑥对环境气候的影响⑦对人类经济的影响⑧最终威胁到人类减少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①减少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自然环境中物种间是相互关联的,而且关系非常密切,从而形成健康的生物链,缺失了某个环节就会引起整个生物链的毁灭。由于自然界有其代偿功能,这种毁灭不是短时间实现的,也不是由几个物种就可以实现的,而是渐变的漫长过程,当物种单一化到一定程度,自然环境的整体毁灭将不是预言。减少人类对物种的积极应用②生物的进化是不可逆的,一旦某物种灭绝以后,就没有机会再重生了。有的生物对于人类的帮助是很大的,但是现在的环境污染不但损坏了我们的居住环境,还影响了生物圈其他的动植物,以至于有的濒临灭绝。当有一天, 我们需要从某种生物提取 DNA 的时候,应对病毒或某种危机的时候,说不定他已经不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③如果像牛,猪,鸡,兔等灭绝了, 那么人们将没有蛋白质可以补充,而且会在冬天觉得很冷(因为没有皮质大衣了)像狗等灭绝了, 我们将少一位防护兵,处处都要自己多小心。像没有宠物,杂技的动物,我们就会少一分欢乐。这些虽然在生活中是很小的危害。甚至常常被人忽略。但这些小问题会慢慢变大。野生动物的文化艺术和学术价值不可低估。珍稀动物是研究地质气候变迁以及动物发展史的宝贵材料,也是人们欣赏大自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野生动物的标志、工艺美术、邮票等方面有广泛应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