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的通知第三章 资源与市场分析第十一条 旅游资源总体特征旅游资源典型性和过渡性兼备,旅游资源多样性和人文资源品位高在全国居于比较突出的地位。第十二条 旅游资源结构自然与人文交融,以水见长的人文化的自然旅游资源在全国别具一格,成为著名的中国水乡;以“古都名城、吴韵汉风”为主脉的自然化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第十三条 资源空间分布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密集,苏南地区尤为突出,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旅游资源空间组合良好,形成了沿长江、环太湖、沿海、楚汉文化、徐宿淮五个旅游资源集聚组团。第十四条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条件旅游资源开发的区位、交通、市场、资金、人力、技术、管理等区域条件总体上是十分优越的,处于全。第十五条 入境市场地位江苏是我国重要的入境旅游大省,居于全国前五名,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总收入持续增加,但人均外汇收入却有所下降。在入境游客的构成上,全国主要以港澳台游客为主体,江苏以外国人为主体,其次是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入境旅游花费以交通、住宿、购物为主,三者所占比例超过60%,长途交通花费较低;同时,游客的消费偏好呈多样型发展,对娱乐、购物的需求呈现扩大态势,而餐饮花费相应有下降趋势。江苏旅游购物具有一定优势,与全国其他旅游发达省份相比,游客购物花费比重及总量都居前列;而娱乐花费的比重低于全,与江苏对外开放程度和文化大省的地位不协调,尚待挖掘。从游客的评价来看,入境游客对江苏省的服务质量和文物古迹资源普遍持有很高评价。第十六条 入境市场地理细分入境客源地分布广泛,按照地位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可划分为:亚洲市场(以台湾、港澳地区以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为主)、美洲市场(以美国为主)、欧洲市场(以德、法、英、意等西欧国家为主)、大洋洲市场(以澳大利亚为主)四大板块。从单一到多元、从波动到稳定是江苏省未来海外客源市场格局的发展趋势。亚洲是20年内最重要的客源市场,其中,港澳台、日本、韩国、东盟等东亚地区的客源仍然是旅苏市场的中坚力量,印度等南亚国家将逐渐成为新兴的客源地;而美洲、澳洲市场增长势头强劲,美国依旧是主导力量,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市场潜力巨大;欧洲各国的旅游市场变化较大,但总体会有较快的增长。第十七条 入境市场人口细分从年龄看,以25-64岁的中、青年市场为主体,但14-25岁年龄组的比例高于全,14岁以下年龄组的比例远低于全;从职业看,文教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以及无职业人员比重较高,其他职业人员(包括学生、退休人员)的比重低。第十八条 入境市场行为细分从旅游动机来看,以观光旅游为主,近年来商务旅游、文化旅游市场的增长较快;从旅游组织方式来看,团队组织比重高,散客比例较低,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入境散客旅游有较快增长。第十九条 国内市场地位江苏是国内旅游大省,旅游人数以及旅游收入在全国省市中位居前三。而且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突出表现在文物古迹、江苏美食等方面。国内旅游消费以长途交通、住宿、餐饮为主,弹性消费内容应进一步挖掘。第四章 竞争-合作分析第二十四条 竞争-合作者格局江苏旅游竞争-合作者划分为区域竞争-合作者和全国竞争-合作者两个层级。区域竞争-合作者即以江浙沪旅游区为核心的周边省市——上海、浙江、安徽、山东,它们与江苏毗邻,旅游联系密切,是江苏最主要的竞争-合作者。全国竞争-合作者即区域竞争者以外的竞争者,它们地理上相距较远,与江苏竞争与合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其中,粤港澳旅游区、环渤海旅游区以及云南与江苏旅游竞争和合作的机会相对较多,北京、广东、福建和河南与江苏旅游竞争和合作的关联更为突出。第二十五条 与主要竞争-合作者关系的性质江苏与上海旅游竞争-合作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腹地与门户相互依存关系,上海作为江苏旅游发展门户的地位将愈加显著,江苏要进一步密切与上海的联系并以此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二是深厚的文脉、地脉、人脉关联和双方较大的旅游产品差异,使江苏和上海互为重要客源市场,两个区域之间的潜在合作空间巨大;三是虽然两者在旅游产品上的互补性远远超过替代性,但仅就都市旅游产品而论两个区域之间存在强力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其中,前两者是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因此,江苏与上海的合作关系远远大于竞争关系。江苏与浙江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相似性,而且拥有上海这个共同的旅游门户。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一方面两者在开发同类旅游资源、同类旅游市场以及利用和争取共同的对外门户——上海方面存在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两者在应付外部条件变化、争取共同利益方面存在巨大的合作机会和空间。因此,江苏与浙江旅游竞争与合作并重。江苏与安徽旅游发展呈现核心-边缘格局。一方面,江苏旅游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优于安徽;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