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代码:0503)(一级学科:新闻与传播)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系统地掌握新闻与传播专业知识,有扎实的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有较强的新闻传播实践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第一外国语,能独立地从事新闻传播业务工作。二、学制:2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新闻实务2、电子媒介3、媒体融合3、广告与品牌传播四、课程学习要求一)课程学习新闻实务/电子媒介方向:,兼有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密切联系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同行业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注重对学生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在全面提升学生新闻传播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聘请新闻与传播实践单位的专家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参与研究生教学及培养。实行指导教师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以师生互选方式确定,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计划;导师组以指导教师为主,由3-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在新闻传播实务单位或者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时间,不得少于10个月。媒体融合方向:。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在理论上掌握媒介融合的性质、特征、历史和趋势,弄清媒介融合对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冲击和影响。教学过程将通过各种研究性作业,注重对学生理论素养和批判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时刻把握媒介融合领域的理论前沿,洞悉该领域的历史发展全貌。。在理论训练的同时,根据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业务水平。通过大量精心设计的融合传播实践作业,一方面提高学生独立完成融合传播任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日后多种形式的融合传播实务奠定基础。。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院媒体融合实验室的相关研究项目,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传播工具、技巧和策略,对一线的新闻报道、广告和公关实践提供指导。积极参加与相关新闻单位的媒体融合部门的合作研究,将实验室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日常业务,并根据现实反馈进行调整。,在新闻传播实务单位或者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广告与品牌传播方向:,兼有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密切联系国内外广告与品牌传播的现实问题,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注重对学生广告与品牌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在全面提升学生广告与品牌传播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聘请广告与品牌传播实践单位的专家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总监级专家等参与研究生教学及培养。实行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以师生互选方式确定,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