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再增长的动力还是阻力.txt

格式:txt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TX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再增长的动力还是阻力.txt

上传人:sxlw2014 2016/4/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再增长的动力还是阻力.tx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城镇化: 中国经济再增长的动力还是阻力在经济增速回落的今天, 很多人都在思考今后 10 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 而城镇化再度被主流观点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或未来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个别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城镇化是让中国经济未来 20 年年均潜在增长率达到 8% 的主要理由。而在 10 年之前, 大家公认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却有三大动力:世界工厂、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因此,需要从量化分析、国别经济发展比较等角度来客观评价城镇化的功效。从农村看城市:中国或已步入城镇化的后期目前中国官方公布的城镇化率为 51% ,这是按常住人口概念计算的,有不少学者甚至认为,如果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 30% 左右,这两个数据都预示着中国城镇化之路还可以至少延续 20 年(即城镇化率达到 70% ) 。但如果换一种角度看城镇化水平,去农村调研看看中国的“农村化率”, 会发现农村的青壮年人口已经非常少了, 而城镇化率=1- 农村化率。如果农村化率很低,是否意味着城镇化率较高呢? 笔者发现官方公布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口, 主要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 被大大高估了。如 201 1 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为 亿,扣除城镇从事第一产业的 360 万人之后,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约为 亿。但这 亿农村劳动力中, 究竟有多少是全职从事农业劳动,又有多少是兼职从事农业劳动,官方并没有作出说明。但从农民纯收入的构成看,有接近 40% 的收入是工资性收入,可见有很多被纳入“第一产业劳动人口”的,实际上主要是从事非农职业, 而这部分人的数量约有 8000 万。笔者最后的结论是, 目前中国农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大约只有 亿左右,比官方数据少一个亿,而未来农村可向城镇转移的劳动力数量大约只有 4000-6000 万。这意味着,到 2020 年前后,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就大致结束了, 目前中国或许已经步入城镇化的后期。这个结论可以找出各种佐证: 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已经降至 10% 左右,尽管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过去 30 年中大幅提升; 2 、民工荒现象的持续出现,学者对刘易斯拐点的讨论;3、城乡之间超过 3 倍的收入差, 决定了农村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没有理由继续从事农业劳动;而城镇从事环卫、园林等行业的低收入劳动者的老龄化现象,也证明了农村老年劳动人口也已经向城镇转移。 4 、中均年龄快速上升,目前应该在 50 岁以上,与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人口的年龄日益靠近。如果城镇化不以常住人口( 在某地居住六个月以上) 的概念来划分, 而是以“城镇非就业人口”加上“全国非农就业人口”除以全国总人口来估算城镇化率,则 2011 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60% 了。这也意味着,我们所憧憬的拉动未来经济增长的城镇化因素,其动力已比较有限。“后城镇化”会否蜕变为经济增长的阻力绝大部分人都相信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这在中国过去 30 年的城镇化进程中已经被充分证明了。但是,从拉美和南亚这些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看,他们的经济停滞不前, 但城市化率却仍在提升,如巴西的城市化率已经高达 80% ,但经济却陷入长期徘徊的困境中, 人均 GDP 达到一万美元左右后止步。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 1960 年的 101 个中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