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各位领导、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方法。【说教材】《“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在学完南方地区的概况后,由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涉及上海市和浙江省、江苏省的部分地区,是目前我领先、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是我国近十年来区域发展的地理热点地区,也是南方地区的区域代表。【说学生】本节课框架清晰,包含的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旅游资源学生也较为熟悉,涉及到的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上册中也有过点拨,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贴近实际生活,易于接受。但是,在问题设置和启发上,教师仍需要多加引导。【说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知道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4)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2、过程与方法(1)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心、重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意识;(2)通过“同城效应”,引导学生畅想长江三角洲的未来发展。【说重难点】1、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及旅游资源的优势。【说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指导、归纳为辅,学生讨论、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具体做法是:借助PPT课件把涉及教材内容的图片和相关信息依次呈现,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同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或单独完成问题,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并积极发表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等地理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可持续观念。说教学流程】、导入新课乘坐京沪高铁,从北京来到今天的学习地——长江三角洲。(虚拟旅游导入,缓和了紧张的课堂气氛)二、讲授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前瞻(一)江海交汇之地在讲授第一部分内容《江海交汇之地》时,首先,利用大屏幕出示“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学生说出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然后分别从地势、河流、湖泊三方面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鱼米之乡”形成的条件。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学生说出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位置。参照本图,解说长江“黄金水道”,便于对内联系;东部“黄金海岸”,便于对外联系。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河流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补充笔记。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小组合作完成P52课本活动2。在前两个活动完成后,活动 3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首先结合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