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4
文档名称:

传统文化对周作人影响以及周作人道路.pdf

格式:pdf   页数:28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传统文化对周作人影响以及周作人道路.pdf

上传人:jd234568 2016/4/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统文化对周作人影响以及周作人道路.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周作人早期阅读活动的调查,试图寻找传统文化影响周作人思想、文章与人生道路抉择的内在理路并加以描述。论文大致以周作人“儒释道思想"、“个人主义"和“民族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将其从出生到抗战结束(1885--1945)戈0分为五个时期进行论述。第一章考察周作人求学时期(1885—1911)“儒家为体,杂览为用”思想机制的形成及其对接受外来思想的制约。第二章考察归国乡居时期(1911--1917)的周作人, 重新建立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一度沉湎于“故书"和“旧梦"之中,随后因其所属的士大夫家族在乡村社会的没落,他被迫再度出走,到现代都市寻找出路。第三章考察参与新文化运动时期(1917—1926)的周作人,在激烈言论所表达的温和的改良主义思想,以及在文艺活动上的表现。他此前用来寄托思古幽情的文化人类学转化为批判的武器,在“文明一野蛮"理念的观照之下,古风成为蛮风, 传统文化被全盘否定。随后“五四”运动中群众力量兴起,周作人因为“惧乱,,’思想由激进转为保守。他通过对道家与道教、儒家与儒教的区别,古昔儒家与古希腊文明的比附,向传统回归。传统观念被重新阐释,成为周作入改造社会的“空想"。第四章考察寻找新文学源流(1922—1933)的周作人,传统文化成为他的创作资源。由于受到个人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想变迁的制约,周作人数次重排传统散文作家的谱系,经历了从推崇晚明小品到重视清代学者之文的变化。第五章考察躲进传统影子里(1933—1945)的周作人,在这一时期中,传统文化成为他的护身符。由于痛感于明朝亡国历史的重演,与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产生共鸣,周作人由颜李学派与刘献庭等人对重气节而轻事功倾向的抨击,转而构建“疾虚妄, 重情理’’的“王充一李费一俞正燮”三贤谱系,为他放弃民族与国家的“匹夫之责’’,专事明哲保身,苟全性命于乱世寻找行为依据。因此之故,周作人还与形儒实道,儒隐一家的道家思想接近,旷世相感。在前述思想的自我说服之下,周作人最终迈出了与敌合作的一步。随后为了缓解附逆事敌带来的内外部压力,周作人此时真正地倡导颜李学派的事功主义为自己开脱。通过这种实证考察,作者期待能够发现更多的曾被遗忘或忽视的历史信息, 对以往的概观式或印象记的研究状态有所改进,从而加深人们对周作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的认识,为当代中国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提供借鉴。关键词: 周作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个人主义儒道思想士大夫意识晚明小品 Abstract Based on asurvey ofreadinghistory of Zhou Zuo·ren inhisearlydays,the thesis trys toreveal theinnerlogicposedby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n Zhou Zuo—ren’S thought,writing andimportant choice inhis By following up thedevelopment ofthree key cluesinZhou Zuo-ren’Slife: ‘‘Confucianism,Buddhism and Taoism thought’’,‘‘individualism’’and‘'national sentiments”,the thesisdivides Zhou’S lifefrom hisborn(1885)to theSino-Japanese War(1 937—1945)into fivephrases topresent andexpound thedetails. Chapter casts alook on Zhou Zuo-ren from 1885 to shaping ofhis Confucianism thought eptance offoreignthought,晰m thattraditionalculture provides apre—understanding arethefocus. Chapter 2pays attention toZhou Zuo—ren from 9 to thisperiod he rebuilttheconnectionwitlltraditionalcultureandfall togetaway for thedecline ofhisscholar-officialfamily inruralsociety,and made hisway in modem then on Zhou Zuo·ren depicted hishometown throughanc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