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浅析幼儿的告状行为.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幼儿的告状行为.doc

上传人:yzhlyb 2016/4/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幼儿的告状行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幼儿的告状行为姓名: 班级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浅析幼儿的告状行为摘要: 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关键词: 幼儿期幼儿告状行为“老师,他抢我玩具了! ”“老师,他带糖果了”“老师,他…”一日生活中,类似的告状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幼儿期的孩子变得爱告状,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幼儿的告状, 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而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不同与***的地方。他们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 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 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一、幼儿告状的主要原因: 1、为了求得老师公正解决纠纷或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这类告状行为在幼儿的告状行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可能出现象意见不和、争夺玩具、互相冲撞、以强凌弱等纠纷。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一方或双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证裁决或给予保护。 2、为了试探老师对某件事情或某一行为的态度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有的幼儿并未与谁发生冲突,而是告某人发生了某一行为。例如,告状某一幼儿“口袋里带了糖果”等。幼儿进行这一类告状的目的是试探一下老师对某一行为的态度, 然后作为自己是否进行同样行为的依据。假若老师对该行为持肯定态度,那么, 告状的幼儿就会马上做出类似的行为。 3、为打抱不平或维护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有的幼儿告状,既不是因为自己与他人发生了纠纷,也不是为了自己的行为寻找依据,而是代人告状或检举其他人的违纪行为。例如,当A与B发生纠纷时,就会有幼儿到老师那里告状:“A又欺负 B了”,或者“A与B又打起来了”。告状时出于对 A的行为的不满和对 B的同情,其目的是求得老师对 A的批评和对 B的安慰。 4、为了逃避责任或惧怕老师批评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有的幼儿由于平时受父母的溺爱和娇惯,从小养成了一些不良的****惯,形成了不健康的人格,如自私、任性、固执、缺乏友爱和互助合作的精神,攻击性强、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等。他们往往是引发矛盾或冲突的直接责任者,但由于惧怕老师的批评和同伴的指责,为了逃避责任,他们会主动先找老师告状,推卸自己的责任。 5、由于嫉妒别人而产生的告状行为。由于 3~6 岁的幼儿也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喜欢争强好胜。对幼儿的这种心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会失去应有的积极意义,而走向消极的一面。例如,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时候,他(她)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缩小相互之间的差距,而是通过告状来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在这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