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浅谈龙泉青瓷.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龙泉青瓷.doc

上传人:小雄 2020/10/16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龙泉青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龙泉青瓷朱嘉盛在浙江省的西南部浙闽赣边境,群山延绵,峰峦叠嶂,溪流纵横。龙泉市就位于这片绿色的区域,总而积3059平方千米。龙泉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洞宫山、仙霞岭两支山脉绵亘其中,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在市西、南、北有20多条小溪流向中部,汇入龙泉溪,流向温州。市西北的住溪、碧龙溪是乌溪江上游,流向杭州。市西的宝溪流入福建省属闽江水系,流向福州。所以,龙泉就有了“水流三州"的称谓。只有在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经过智慧、勤劳的龙泉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最终奠定龙泉“青瓷之都、宝剑之邦”的地位。初次对龙泉的概念是来自一把宝剑,这是一把制作精良的“龙凤七星剑=它寒光凛冽,握在手上,会让人感到与武侠小说的世界拉扯了距离。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宝剑,剑的主人告诉我,这把剑是在龙泉买的,那是一个自古以来盛产宝剑的地方。后来又在朋友处看到了一件花瓶,花瓶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其釉色青如玉,光泽柔和,晶莹滋润,与其它瓷器大不相同。我那位做古玩生意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件龙泉青瓷。至此我才知道龙泉不但出宝剑还产这样精美的瓷器,对龙泉宝剑我曾作过一番粗浅的了解,那这青瓷又是怎么一冋事呢?我怀着好奇之心,试着去探个究竟。从资料上看,在龙泉市境内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历史源流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境内山岭延绵,森林茂盛,瓷土等矿藏资源丰富,又位于瓯江上游,有便利的水路运输,加上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自然条件可称得上得天独厚。早在三国两晋时期,龙泉的百姓便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吸取越窑、婺州窑、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但当时烧制的青瓷非常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龙泉市查田镇下保村曾在南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鸡首壶"、“鸡冠壶”、“莲瓣碗',等青瓷器,皆为灰胎青黄釉,这就是早期的龙泉青瓷。经五代至北宋早期,龙泉青瓷进入了发展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器物就是淡青釉瓷器。这种瓷器器形规整,釉面均匀光洁,透着淡淡的青色,有些还经过刻划修饰。据实地考查证实,当时窑业已初具规模,这类淡青釉的烧制地点主要是在龙泉金村、大窑、安福一带。明代陆容《菽园杂氾》曾载:“青瓷初出于刘出,去县六十里。次则有金村窑,与刘山相去五里余。外则白雁、梧桐、安仁、安福、绿绕等处皆有之、然泥汕精细,模范端巧,俱不若刘田刘田也叫“琉田二即今大窑,是龙泉窑的传统制瓷中心。龙泉窑的突然兴起很可能和龙泉窑为宫廷烧造贡品有关。当时江南一带属于吴越国的钱氏王朝统治,吴越国一直奉行与中原修好的政策,要向中原王朝进贡,把瓷器当作“贡品",是不错的选择。曾经有这样一•件淡青釉罐,是考古发现的,其外壁釉下写着“天福元年,重修窑炉,试烧官物,大吉"的字样,天福是后晋高祖石敬珈年号,可见当时吴越国向后晋的进贡物品中有龙泉青瓷。不过,当时主要担任烧造贡品任务的是越窑,其贡器也称“秘色瓷五代吴越国王钱锣规定越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故FT秘色S最有名的当屈1987年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